地方中心/台北報導

台灣大學昨日舉行記者會,說明由臺大植微系副教授沈湯龍參與美國康乃爾醫學院國際研究團隊,已成功發現癌症轉移的分子機制。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於今年九月獲得國際頂尖雜誌《自然 (Nature) 》接受,並且於 10月28日先於該雜誌的線上刊登。

台大參與的跨國研究團隊證實,癌症轉移前會先分泌訊息分子,到特定器官組織建立環境,以利癌症轉移,未來透過抽血檢測訊息分子,就可預知癌症是否轉移及可能轉移到何處。

沈湯龍副教授解釋,該研究的結果乃第一次闡釋了英國外科醫生 Stephen Paget 於1889年所提出的癌症轉移「種子與土壤」(Seed and Soil) 理論 -- 即癌轉移並非隨機隨地的發生;癌細胞如同種子 (seed) 需要在已施肥的組織環境 (soil) 中才能適合癌細胞進行轉移和生長。

其機制在於,原位腫瘤在進行轉移前,會先行釋放大量可幫助轉移的肥料,包裹在奈米級的胞外泌體exosomes之中; 並且透過其表面上所呈現的 integrin 蛋白受體 (如α 並且 或 α或並且 integrins),就如同包裹上的郵遞區號 (zip code) 一般,將 exosomes 進行特定器官組織位置的運輸 (例如從原位乳癌處送達至肝臟或肺臟)。

沈湯龍表示,未來若應用在臨床上,只要抽取癌症病人血液樣本檢測,就可預測是否有訊息分子,以及這些訊息分子傳輸到哪些器官組織,有助於發展抑制蛋白受體的抗癌藥物,預防癌症轉移;目前也和清大合作,研發檢測晶片,希望未來能像驗孕棒一樣,提供便利、低成本的檢測方式。

該研究歷經三年的努力,這項成果共有美國、臺灣、西班牙、葡萄牙、德國、挪威和日本等國共12個研究單位共同合作發表和分享。顯現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和趨勢。

關鍵字:台大 癌症 亞太新聞網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