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沿岸庭園 (圖片翻攝自網路)

【亞太新聞網/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先“休養生息”,再談生財之道。3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定位必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前提;並要求列出負面清單,設定禁止開發的岸線、河段、區域、產業。

習近平年初在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提出,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把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作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項目的優先選項。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習近平再次強調,“涉及長江的一切經濟活動都要以不破壞生態環境為前提”。

高層將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置於經濟開發之上,緣於長江流域生態隱患已浮出水面。

“水少泥多”。近年來,長江中下游年均水量大幅減少,徑流乾旱年份顯著增加;大量梯級水庫替代自然河流,泥沙被攔截沉積,致使中下游河道沖刷顯著,河床驟降,崩岸和入海口侵蝕風險明顯上昇。

“魚少藻多”。九三學社一項調研結果顯示,2003年後長江上游部分河段自淨能力降低,葉綠素、藻類猛增,嚴重危害生態系統;中下游年均漁獲量較上世紀90年代減少約四成。

不過,要讓“一江清水向東流”難點不少。一是政府各部門和沿江各省市如何形成合力。長江經濟帶是流域經濟,涉及水、路、港、岸、產、城和生物、濕地、環境等方方面面。在呂克勤看來,此前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之所以效果不彰,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九龍治水”,權力過於分散。“政府各部門各管一攤,沒有形成合力,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李長安指出,流域是一個完整的自然地理單元和生態系統,應在流域“生態共同體”共建的理念下,將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從過去的局部問題提昇至流域共同體全局問題的高度。

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劉雅鳴也表示,應將長江流域的治理、開發、保護各項事業推上法治化軌道,通過制定“長江法”,全面規範和調整長江流域管理中的各種水事行為和關係,系統解決流域管理中的諸多矛盾和問題。

關鍵字:保育 中國 長江 開發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