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新聞網/地方中心/苗栗報導】

台灣好基金會「神農計劃」第8所認養的五湖國小,將於4/19小麥將熟之際,由認養企業-「光洋應用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光洋基金會執行長謝金源、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與五湖國小孩子們一起在小麥田前同樂,歡喜揭牌。

三年前,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默默開始「神農計畫」的實驗,他相信,孩子們透過農作體驗,深入故鄉水文歷史,進而認識台灣的土地與環境永續,才能真正體會故鄉的美好,愛護土地的價值,凝聚家鄉的認同與自信。三年後,柯文昌先生用「神農計畫」邀請苗栗子弟的光洋科董事長-陳李賀響應加入計劃,並在短短的半年邀請到10家企業認養苗栗11所小學,屏東4所小學,點燃了企業界的引擎。
   
陳李賀董事長以「把未來投資在家鄉,把希望留給在地子弟」作為光洋科的經營宗旨。陳李賀董事長認為:「台灣要培養創新創業聚落,吸引全球技術、人才和資金,就是把台灣的環境弄好,公司由小地方照顧家鄉,並重視企業與社區和諧結合。希望藉由神農計畫的推展,可以讓我們的孩子們,體驗到這相當有教育意義的生活經驗,讓孩子能建立完整的有機飲食、土地教育、家鄉認同概念,更是一個深刻的學習經驗,讓有機生活深植孩子們的內心,也隨著他們的成長,未來更能扎根、發芽,開枝展葉,凝聚更多的信念與希望,讓產業能量進駐,吸引人才回流,把家鄉的美好散播出去
   
位在西湖鄉的五湖國小位在丘陵地,雙邊有小山做為屏障,空氣清新,氣候水文適合小麥栽種,因此以小麥做為校田的特色作物。從去年12月底起迴鄉農場協助整理校田完成後開始種植小麥及蔬菜。校田農作遇到許多挑戰,如嚴寒及春雨不斷,加上強風,小麥田倒地過。小麥田旁各年級種植的蔬菜,寒害期間一年級種的花椰菜,被菜蟲吃光光…等。最後終於在不斷解決各項挑戰,累積照顧經驗,辛勤的小農夫細心照顧下,終於在今年3月蔬菜陸續收成,學生們品嚐到自己辛苦栽種的菜。
   
五湖國小校長何英忠說:「印象中的學校教育大都是在教室中進行,最常被採用的教學方式不外乎是老師講、學生聽,就像套用數學公式一樣,較缺乏完整有系統性的主台灣好基金會*五湖國小 新聞稿 校田揭牌題深究和動手做的體驗學習,透過這個計畫的推動,每一位孩子可以親自參與蔬菜的種植,並且有機會實際到迴鄉有機農場進行戶外教學,他們開始會對生活周遭的環境感興趣,對相關的學習也表現出積極正面的態度,對一些現象或事物會質疑、會思考對與錯,當面對問題與困境時會試著尋求解決的方法,相信這才是未來教育應該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當孩子看著種下的菜苗一天一天地長大,愉快的心情充分表現在臉上。下課一定要去看看它、澆澆水,拔除周圍的雜草、捉菜蟲,以及記錄生長的過程等等,成為每天最重要的一件事。他們也發現到有些蔬菜像十字花科的高麗菜、花椰菜和大白菜好多菜蟲,屬於菊科的半結球萵苣、紫葉萵苣則相對較少蟲害,若非親眼所見,這樣的知識絕對難以在這群孩子的腦海中烙印。」
   
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表示:「校田就是跨領域整合的學習教室。在農事過程將教科書裡的屋頂集雨、堆肥製作等平面知識立體化;從勞動中學習;寒害、大雨則體會到大自然的力量、農夫的辛苦,傳承古人敬天愛地的價值與接受挫折的韌性。這些都是讓孩子們將知識與生活結合在一起最自然的學習。」
   
去年9月起,五湖國小已經開始土地教育,透過每學期三次迴鄉青年農夫進入校園,帶領學生認識環境、農業、飲食,學習友善土地、健康飲食的觀念。「神農計劃」贊助認養學校的營養午餐改為有機蔬食,每所學校午餐蔬食的訂購量可支撐2~3個有機小農,也有助於地方有機小農的永續經營。為了讓孩子們能夠透過自己的眼睛,記錄自己的校田,基金會特別邀請苗栗子弟-攝影家李東陽回鄉,帶領孩子們用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個仰角或一個俯視,都可以傳遞不同的訊息,培養孩子們看世界的不同眼光。未來,孩子們將自己撰寫、攝影,紀錄校田日記,並在台灣好基金會「神農網」跨校分享。

「神農計劃」不僅是教育與文化的傳承,同時也是支持有機小農永續的起點。台灣好基金會期待社區支持並參與,讓校田不僅是孩子學習的場域,也是鄉鎮的文化風景,凝聚社區的共識與想像。

關鍵字:小農夫 蔬菜 收成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