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新聞網/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根據中新網報導,8月16日01時4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量子衛星)發射昇空。未來可望應用在各種科技領域,不過最直接影響的部份是機密資料保密的強度,若未來發展測試成功,他國想竊取量子通訊的機密幾乎是不可能,中國如果一切順利將有望「從根本上永久性解決資訊安全問題」。



▲17日凌晨01時4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量子衛星)發射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圖片來源:網路)

這顆量子衛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科學實驗衛星之一,其主要科學目標是藉助衛星平台,進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廣域量子密鑰網絡實驗,以期在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空間尺度進行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開展空間尺度量子力學完備性檢驗的實驗研究。

據報導,中國自主研發的量子衛星突破了一系列高新技術,包括同時瞄準兩個地面站的高精度星地光路對準、星地偏振態保持與基矢校正、星載量子糾纏源等工程級關鍵技術等,衛星設計壽命為兩年。

量子衛星的成功發射和在軌運行,將有助於中國在量子通信技術實用化整體水平上保持和擴大國際領先地位,實現國家信息安全和信息技術水平跨越式提昇,有望推動中國科學家在量子科學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對於推動中國空間科學衛星系列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該任務還搭載發射了中國科學院研製的稀薄大氣科學實驗衛星和西班牙科學實驗小衛星。

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34次飛行。

防竊密 量子通訊遭竄改都會被記錄

根據Engadget 中文版專文寫道,量子通訊的安全性有賴於量子物理的基本原理,而非常見的加密技術。只有專門對應的地面基站才能收到其發送的編碼數據,在傳輸過程中「單光子的不可分割性和量子態的不可複製性」,都保證了資訊的「不可竊聽和不可破解」。

意即截取行為會直接導致傳送的粒子被毀,想篡改數據也幾乎是天方夜譚,因為基站的電腦會記錄下粒子每時每刻的狀態變化。

因此,未來大陸如果能建立起一整套量子通訊網路的話,只要測試結果理想,大陸會再發射 19 顆衛星覆蓋全球,對防禦竊密攻擊將能帶來非常積極的影響。

實際上,過去美國、日本、加拿大和不少歐洲國家的科學家都希望能推進該國的量子通訊系統發展,但政府願意投入的資源,顯然無法跟大陸相提並論。後者雖然沒有公開透露過造出「墨子號」所花的代價,但按照華爾街日報的說法,光是研究階段的經費,可能就已經達到了千億美元之多了。
 

關鍵字:中國 全球 首顆 量子衛星 防竊密 墨子號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