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與中共建交,建交記者會中與中國外長王毅舉杯。(圖片來源:翻攝BBC)

圖、文/王孝聖的新聞時事觀


當「國家」缺乏正式外交承認的邦交國,等同被國際社會「視而不見」。如同一個人在團體中不被認知存在時,不論換成甚麼姓名,都不會有任何改變。所以有政府官員、政治人物認為,當中華民國的邦交國越少,就代表臺灣距離正式成為臺灣國越近,這是不切實際且相當危險的思維。

有許多人對於王丹的「台獨流血論」嚴厲抨擊,但卻等於暴露了一個基本事實:「臺灣人怕死,不敢面對臺灣獨立可能引發的流血戰爭」。猶太人建立以色列,之所以能在中東地區屹立不搖,靠的絕不只是國際上的聲援,而是他們敢挺身對抗周圍的阿拉伯世界,不怕流血犧牲。反觀臺灣,獨派大老與政客們,對於任何警告臺灣將可能因為改變現狀而付出慘痛代價的言論,不但嗤之以鼻,甚至嚴厲抨擊,深怕臺灣人因此而對台獨建國退縮。但另一方面,他們卻長期定居美、日……等地,或是早已備妥逃離臺灣的準備,根本沒有想要與臺灣共存亡的打算。這種「別人的孩子死不完」、「發誓讓別人送死」的言行,才是導致臺灣邁向衰敗的根本原因。

「務實與理性」才是維持臺灣存續的關鍵。任何國家的外交政策,都是以自身利益為先,這是國際社會的現實。臺灣只是地球村的小民而已,在缺乏天然資源且經濟實力的現實下,如何避免與中國大陸發生衝突,並且理性的發展兩岸關係,務實的利用中國大陸的市場發展臺灣經濟,才能真正使臺灣維持安定和平的永續經營。

民粹思維、阿Q精神,如果只是用於內政上,或許臺灣只會陷入貧窮與混亂。但若用在兩岸、國防、外交上,恐怕臺灣將走向滅亡,或者該說:「統一中國」提早到來。

 

關鍵字:觀點 王孝聖 台巴斷交 巴拿馬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