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副縣長肯定第一間「老人實體食物銀行」的成立。(攝影/記者范家豪)

 

【亞太新聞網/記者范家豪/長治報導】

由家樂福基金會攜手屏東椰子園所創辦第一間「老人實體食物銀行」及「心鄰食堂」惜食銀髮餐廳。今29日上午於長治鄉繁華村水源路126之3號(長治交流道全家超商對面)舉行正式開幕揭牌,副縣長吳麗雪、長治鄉長涂燕諒、家樂福基金會執行長吳柏毅、椰子園董事長蘇政君、主任蔡秀蘭、縣議員吳亮慶、許展維等來賓到場共同主持揭牌儀式。

 

▲與會來賓共同主持揭牌。(圖/記者范家豪)

台灣自2025年起即邁入超高齡社會(即每5個人中就有一位65歲的老人),在長期照護上嚴然面臨著長期照護需求者驟增與第一線人力不足兩大巨浪。近年長照2.0倡導社區照顧,延緩長輩入住機構強調預防勝於治療、社區式照顧、以及共餐的重要性。

家樂福基金會為落實企業反食物浪費之社會責任與關懷弱勢精神,挹注椰子園老人養護之家(後稱椰子園)54,454歐元經費,建置續食中央廚房設備及食材運輸交通車,利用「續食中央廚房」料理賣場捐贈的即期食品,能夠即時轉化成美味佳餚,透過「食材運輸交通車」減少食物運送時間及志工奔波辛勞,增加菜量、餐次並擴大服務照顧弱勢家庭,化剩食為美食,拯救飢餓,預計每日將有152位長輩及身障者直接受惠,免於饑饉的風險,持續為臺灣翻轉貧窮以及保護珍貴食物資源而努力。
 

▲與會來賓合影。(圖/記者范家豪)

椰子園更打破機構照顧翻籬與社區接軌,籌備成立「心鄰食堂」惜食銀髮餐廳,除了創造長輩展現工作能力的空間,更將機構失能或失智長輩所創作的藝術作品呈現在餐廳裡,提供給長輩一個展現自己的舞台;同時結合在地農業發展江夏有機農場的有機及NG蔬果,並結合家樂福的企業資源以付諸實際的行動來體現『愛』存在的真諦與價值,用心陪伴與關懷屏東在地獨老與經濟弱勢家庭,期盼未來持續連結及整合社會資源,也呼籲社會大眾珍惜糧食資源,適時地回應與捐助食物銀行所需物資,共同關注屏東地區獨老及身障者的生理、心理、社會層面的健康發展與照顧,讓長輩在愛與關懷的社區成功老化。
 

▲家樂福吳執行長贈送一輛貨車給椰子園蘇董事長。(圖/記者范家豪)

椰子園社區營養餐食宅配自2009年成立迄今,投入屏東縣高樹鄉等8個平地鄉鎮及泰武鄉等4個山區原民鄉鎮,週一至週五全年無休送餐照顧獨老、貧困失能老人及身心障礙者,每月需送出5,330個便當,並自籌增加晚餐及假日二餐之免費便當506個,機構送餐社工員常因要維持貧困失能老人的基本需求疲於奔命的到處轉介申請物資,為讓長輩延緩入住機構保留他們生活在原本熟悉的家園。
 

▲椰子園長輩的「耆鼓飛揚」演出。(圖/記者范家豪)

椰子園更致力於活躍老化長輩之身心照護,讓衰弱長輩有機會擔任「心鄰食堂」續食餐廳的實習生,透過招呼、送茶水、點餐、清理桌面及結帳等溫暖互動,重現長輩生命價值;同時提供免費照顧者下午茶,以及諮詢照顧平台,舒緩主要照顧者及第一線照顧者長年累月獨自承受之照顧壓力煩惱或不安,達到資源共享及善盡其用,捲動社區互助照顧之能量。特將於今年(106年)9月29日完工並舉行揭牌啟用典禮。
 

▲第一家成立之老人食物銀行。(圖/記者范家豪)

家樂福力行反浪費企業責任 率先開啟續食計畫

在氣候急遽變遷、全球人口急遽增長的同時,糧食安全成為當今人類最刻不容緩的嚴重危機;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FAO)數據顯示,全球所產生的食物中有近三分之一,也就是約13億噸,遭到浪費; 但同時全球卻有近7億人口處於飢餓或營養不良,而臺灣也有近65萬之經濟貧戶,三餐不得溫飽。如何有效的減少食物浪費,是針對此危機的最佳解答之一。

家樂福力行食物零浪費的企業責任精神,除了在每家門店都可看到的「即期品專賣區」外,家樂福基金會更是承襲家樂福法國集團總部與食物銀行組織合作20餘年的經驗,從2016年9月正式啟始「家樂福續食計畫」,以食物未完待續的概念,將賣場中仍可食用的即期食品,以維護食品安全的最高標準流程,捐贈給當地的食物銀行組織,期能減少食物浪費與照護經濟弱勢家戶,讓其三餐溫飽不成問題。家樂福基金會執行長吳柏毅表示:「家樂福基金會長期戮力於食物的相關計畫,如開啟食物募集計畫、資助台灣食物銀行組織必要設備等。而利於企業核心能力以減少食物浪費則是近期計畫的主軸,我們的目標是食物零浪費、臺灣無飢餓」。

      食物零浪費 未來展望

家樂福基金會執行長吳柏毅表示,「家樂福基金會期許能在臺灣各地區開展「續食計畫」,期許因為家樂福企業資源的率先投入,引發更多企業與民眾的共鳴及行動,擴大反食物浪費的效益。對此,椰子園主任蔡秀蘭則表示,期能看到臺灣食物銀行法早日正式上路,政府有更多支持的作為,讓更多企業夥伴能夠加入反食物浪費的行列。

關鍵字:家樂福基金會 椰子園 老人實體食物銀行 心鄰食堂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