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業者顛覆想像轉型變身



【亞太新聞網/生活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自林宅星巴克與萬華雙子星陸續開幕,艋舺地區逐漸湧現觀光人潮;在地耕耘已久的傳統店家,也嗅到了這波商機,配合北市府近一年的籌備,許多傳統店家皆有意願參與改造轉型,本次參與的傳統產業在地淵源悠久,各自運用這次機會,要開拓出與以往不同的消費客群。

臺北市商業處蔡處長宗雄表示,臺北市政府希望振興艋舺,讓商圈從批發型態逐漸出現不同樣態的銷售模式,並發展在地店家品牌特色,除了能輔導在地經營許久的業者轉型外,更能為歷史悠久的服飾、青草與糕餅業者延續下一個一甲子。艋舺有豐厚的人文歷史與匠藝底蘊,實在值得遊客多到這裡走訪挖寶,體驗非純商業氣息的臺北產業。

轉變銷售型態 創造品牌風格



▲改造前/後的衣美服飾行。(圖/台北市政府)


鳳.衣美(原名衣美服裝行)長期經營傳統批發服飾業,觀察商圈湧入觀光人潮的商機,搭上這次的店家改造機會,決定跳脫以往擅長的批客經營模式。店主劉鳳儀拾回原擅長的室內設計美感,親自赴對岸選品,並與當地供應源頭合作,以限量、款式新穎的方式呈現與在地服飾的差異化,店內則呼應艋舺在地人文特質,改以自然風格裝潢陳列,希望一改艋舺「媽媽裝」的刻板印象,為輕熟齡遊客提供一所清新風格選物店。


▲改造前/後老濟安青草茶。(圖/台北市政府)


老濟安 Healing Herbar(原名老濟安青草店),店主王榮貴自中學起受家中青草行業薰陶,一點一滴累積青草的浩瀚知識,成年後自然繼承這個行業,店名喚做「老濟安」至今已45個年頭。透過這次改造機會,打造全新「老濟安 Healing Herbar」,拉近與陌生客的距離,讓千年智慧的青草吹起一股清新療癒風!

艋舺一甲子 再續輝煌



▲二和珍研發新產品。(圖/台北市政府)


1945年起,二和珍落腳艋舺,當時漢餅市場競爭激烈,在康定路上就有11家左右的漢餅店,店主靠著自行研發的獨門配方,讓烤出來的餅不但有奶油香氣,放冷也保有餅的美味,因此打響知名度,傳承至今。此次與顧問團隊的合作,聚焦店裡招牌漢餅,並以「一祥二和 艋呷香」重新詮釋品牌的特色與在地精神,並設計全新Logo,以兩個象徵圓滿與福氣的圓,協同英文名稱 Double Harmony,象徵雙料的祝福,歡迎老萬華與新人客來呷香。

詮釋品牌特色 邀客近遊歐鄉

歐芬女內衣店於民國60年在大理街開店,成為業界知名內衣批發商,第二代傳承衣缽,更因應時代開拓市場。這次與改造團隊合作,除將經營重心轉為零售更跨足電子商務服務,並透過門面改造與品牌詮釋,將女性完美胸型協同英文名稱首字母e字,呈現濃厚歐洲風情,希望讓每位客人都有更能感受歐芬的用心。

 

關鍵字:台北再生 艋舺商圈 傳統業者 轉型變身 品牌特色 人文歷史 匠藝底蘊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