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綻放」展場總圖的觸摸模型 (圖:葉芳榕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葉芳榕/台中報導】

國立臺灣美術館「聚合‧綻放—臺灣美術團體與美術發展」常設展,展出108件典藏作品,呈現20世紀臺灣美術團體與美術發展風貌的關係與脈絡。國美館推動「友善平權、近用服務」,讓年長者、視障、聽障、身心障礙特教生族群可以共同體驗,因而展場動線設計不僅兼顧輪椅族群的迴轉空間需求,也調整畫作合宜的觀覽視覺高度,顧及輪椅使用觀眾的觀看視角;為樂齡族群則放大了作品解說牌的字體,更設有放大字體版文宣與作品圖說牌,是國內博物館在文化近用上的創新實踐。


▲楊英風作品與放大作品解說牌與手語導覽影片 (圖:葉芳榕攝)


以往進入美術館只能觀看作品、聆聽導覽,為了友善平權視障族群,「聚合‧綻放」常設展建置了點字和口述影像的導覽系統,此外更結合3D列印技術開發對應展品觸摸輔具,深化視障族群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其中以台灣前輩畫家陳澄波畫作「淡水風景」製作的全國第一大與原作等尺寸,一體成形仿原作上彩的3D觸摸輔具,是國內首見。


▲視障鋼琴家黃裕翔體驗台灣前輩畫家陳澄波「淡水風景」觸摸輔具 (圖:葉芳榕攝)


為聽障族群錄製了43部手語導覽影片,提供愛好藝術的聽語障民眾,可自主的參觀展覽,體驗不同的藝術領略方式。展場全區同時配置固定有扶手的休憩座椅,以符合不同使用者需要,發揮友善展場服務的功能,打造一個全民共享、全人全感官的觀覽環境。


▲放大字體版文宣作品介紹 (圖:葉芳榕攝)


國美館「聚合‧綻放」常設展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3樓 301-302展覽室


▲國美館「聚合‧綻放」常設展「文化近用」記者會與會貴賓合影 (圖:葉芳榕攝)

關鍵字:國立臺灣美術館 國美館 聚合‧綻放 文化近用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