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靜法師為「信徹禪寺」成立「法印青少年管樂團」,並募款購買許多樂器。(圖/義守大學)


【亞太新聞網/記者陳芝蓮/高雄報導】

當管理學遇上佛學,會擦出什麼火花?義守大學「工業管理學系」博士班校友釋一靜是位比丘尼,她設計出一套方程式,導入管理效能評估,分析寺院服務的強弱項目,創造出新契機,連小朋友都愛上寺院和念經。

幽默開朗的釋一靜法師擁有義大博、碩士學位,國中時住進信徹禪寺,24歲剃度出家,對道場與信眾長期深入觀察,體悟出家人走入社會的重要性;她說,時代在改變,宗教服務也要改變,如何拉近寺院與民眾間距離,將佛法融入日常生活實踐,協助人從中獲取智慧,進而願意走進來已是刻不容緩。

在此心願促使下,一靜法師報考義大第二屆EMBA,嘗試從企業管理角度,探討寺院服務品質,是臺灣相關研究論文先例,受到指導教授、「工管系」名譽教授薄喬萍肯定;相隔15年後,一靜法師再回義大「工管系」進修博士學位,她說,感謝師公、師父們支持及薄老師的「三顧茅廬」,讓她有機會再回到校園,藉由工管的「資料包絡分析理論」,創新寺院服務效率評估的模式,將看似繁複寺院服務現象,理出清晰的SOP操作程序,可望提升非營利團體和寺院服務管理能力;去年她以優異成績畢業,師父、親人及志工們組成強大親友團出席畢典,堪稱最佳人氣。

傳統寺院強調,出家人需具備十八般武藝,更要備好「三把刀」;但一靜法師認為,當代寺院其實更需要適才適所適用、分工合作的人資概念,「找對的人做對的事」才能事半功倍,尤其非營利組織如何妥善運用志工能量,更是大學問;她把研究所得知識,應用在信徹禪寺所設立的「社團法人台灣信徹蓮池功德會」經營上,藉此分析寺院志工人力服務的強弱,將志工依長才分類,目前擁有348名社會局立案志工,並推動「法印」三大據點:長輩社區照顧關懷、兒童課後照顧、新住民社區服務,14年來用心陪伴已見績效。

此外,功德會長期參與社會局多項培力計畫,培養新住民媽媽學習牛角撥筋,藉以改善家庭經濟,進而強化與家人互動關係;推動三角教學,感動功夫老練的裁縫師不僅捐贈裁縫機,還主動教導新住民媽媽作衣服,進而提供功德會成立的「法印青少年管樂團」大小朋友穿戴。

「法印青少年管樂團」經常受邀各地表演,外國團體也特別指名交流,在一靜法師用心帶動下,團員不僅接觸樂器演奏,更因此學會「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主動歡喜到寺院當志工、研讀經書;她說:「看見信眾的需求,提供他們心靈慰藉與改善生活之鑰,就能產生良性循環」,這是宗教服務的最初精神,也是最終的目標。
▲一靜法師(中)推動新住民媽媽參與照顧服務員訓練培力計畫。(圖/義守大學)

關鍵字:管理融入佛學 釋一靜 義守大學工業管理學系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