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於浸水營野生動物重要棲地發現的小翅蛾。(圖/姚錫宇)


【亞太新聞網/記者范家豪/高雄報導】

林務局屏東林管處委託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顏聖紘教授研究室所執行的「浸水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昆蟲多樣性與植群之關係研究計畫」傳出好消息!研究團隊於浸水營國家步道中首次發現侏羅紀晚期就出現在地球上的小翅蛾,而這也可能是小翅蛾在中央山脈南端的首次記錄。

一般常見的翩翩彩蝶與飛蛾,都使用如彈簧般的口器吸食花蜜、果汁、溪水或動物的尿液等食物。然而有一群被稱為「小翅蛾」的原始蛾類,其成蟲卻仍具有發達的大顎,能以花粉或孢子為食。這群特別的小型蛾類自一億五千萬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就出現在地球上,至今仍廣泛分布於全球主要陸塊的溫帶潮濕森林之中,牠們同時也是現生所有蝴蝶與蛾類最早演化出來的類群。

在臺灣,已知的「小翅蛾」共有8種,前次臺灣產小翅蛾被完整研究的時間距今已87年,由日本動物學者一色周知於1931年在倫敦動物學會學報所發表。由於小翅蛾體型極小,展翅約0.6公分,除非是專業的研究者,一般人很難察覺小翅蛾的存在,因此在臺灣有關小翅蛾的研究與觀察記錄並不多。

顏教授指出,臺灣產的小翅蛾都是在白天飛行,翅色閃亮的小型蛾類,牠們雖然看來不起眼,卻是森林生態品質的指標之一。由於小翅蛾的幼蟲只取食地錢這種苔蘚植物,而地錢通常只出現在環境良好的陰涼森林之中,因此如果森林環境受到干擾破壞,造成地表增溫與溼度散失,小翅蛾就不可能存在。

顏教授進一步指出,浸水營地區以南便開始進入恆春半島的亞熱帶季風林氣候,氣候會變得相當炎熱,因此在浸水營的山地森林中,能夠發現這類只生存在濕涼氣候的原始蛾類是相當難能可貴的,同時這也顯示浸水營部份地區的環境品質仍相當良好,沒有受到過多遊憩行為的干擾。

不過,顏教授也指出,有時山友為了自己的方便,在未經主管單位的同意之下逕自除草,甚至使用殺草劑造成地被植物死亡,所造成的危害不僅止於植物,還有許多仰賴地表植物存活的生物。

因此,屏東林管處再次呼籲,大家悠遊山林、徜徉美景的同時,也要記得留意相關安全注意事項及遵守無痕山林守則,共同守護環境,當一位有負責心的自然愛好者。

關鍵字:屏東林管處 國立中山大學 生物科學系 顏聖紘教授 小翅蛾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