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補助,科技部「科普活動計畫」補助,國立清華大學承辦的世界首創雲端上的原住民族科學展覽「原住民族文化科教獎-原住民雲端科展」,今年邁入第九屆,訂於7月28日舉辦頒獎典禮。圖係口簧琴的電腦分析。(圖/清大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羅大祐/新竹報導】

由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補助,科技部「科普活動計畫」補助,國立清華大學承辦的世界首創雲端上的原住民族科學展覽「原住民族文化科教獎-原住民雲端科展」,今年邁入第九屆,訂於7月28日舉辦頒獎典禮。國立清華大學學習科學與科技研究所傅麗玉教授表示,主辦單位特別邀請來自苗栗縣泰安鄉泰雅族籍的陳婉琳醫學博士頒獎致詞,分享其求學成長歷程,勉勵原住民族小科學家們。陳婉琳博士目前任職國際SOS緊急救援組織醫療總監、國際外科學院院士,將到場與小科學家們分享她的學習歷程,勉勵原住民族小科學家們。

第九屆「原住民族文化科教獎-原住民雲端科展」由國立清華大學承辦,國立中興大學理學院科學教育中心協辦、國立台東大學原住民族課程發展協作中心以及各縣市政府協辦。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將率領原住民族委員會多位長官與族群委員出席致詞並頒獎。負責辦理相關行政業務的原住民族委員會教育文化處陳坤昇處長也親臨現場。台中市政府教育局彭富源局長將代表台中市政府致歡迎詞。共同承辦本頒獎典禮的國立中興大學鄭政峰副校長與國立清華大學林聖芬副校長都將出席致詞頒獎。承辦人國立清華大學傅麗玉教授將說明評審經過。

傅麗玉教授表示,本屆特地邀請到陳婉琳博士頒獎致詞,她在腦神經外科、老人急重症醫療及航空醫學緊急救援有傑出的表現。陳婉琳博士小時候生病時,常需務農的父母帶下山到鎮上看診,讓她感受到原鄉部落醫療資源的缺乏,長大習醫後她選擇投入神經外科,以雙手挽救生命,以所學投入偏鄉地區的遠距視訊與居家長照研究服務。


▲由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補助,科技部「科普活動計畫」補助,國立清華大學承辦的世界首創雲端上的原住民族科學展覽「原住民族文化科教獎-原住民雲端科展」,今年邁入第九屆,訂於7月28日舉辦頒獎典禮。圖係跟耆老研究鄒族陀螺科學。(圖/清大提供)

█頒獎典禮精彩活潑 兼具多元文化與科學之美
「原住民族文化科教獎-原住民雲端科展」頒獎典禮內容精彩兼具多元文化與科學之美。頒獎典禮節目主持人由賽夏族的道武司與風繡絨共同主持。依照慣例由頒獎典禮所在地的原住民族耆老帶領全場進行祈福儀式。今年由台中市和平區桃山部落的比浩‧巴燕(陳榮爵)頭目帶領祈福儀式,在祖靈的護祐下,開啟頒獎典禮。嘉義縣溪口鄉溪口國小鼓藝隊開場表演,期望呈現多元文化的精神。壓軸表演則由金曲獎歌手阿努.卡力亭.沙力朋安(阿美族)擔綱。


▲由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補助,科技部「科普活動計畫」補助,國立清華大學承辦的世界首創雲端上的原住民族科學展覽「原住民族文化科教獎-原住民雲端科展」,今年邁入第九屆,訂於7月28日舉辦頒獎典禮。圖係泰雅木琴的物理。(圖/清大提供)

█頒獎典禮與全國科展時間同步 為原鄉孩子們創造更多參與全國科展機會
常常被問到為什麼頒獎典禮與全國科展時間同步的清華大學傅麗玉教授說:「原住民族小科學家們不需要擔心交通住宿經費。得獎的團隊由主辦單位補助旅費,讓得獎團隊師生可以到當年度全國科展所在地參加頒獎典禮,同時觀摩當年度全國科展的優秀作品。使得一般部落學校因為經費、交通問題而難以參加科展的拮据狀況獲得解決。」

事實證明,「原住民雲端科展」開辦之後,也就是2010年之後,台灣原住民中小學校在科展的參與得獎狀況有趨向提升的現象。歷年在「原住民雲端科展」獲獎的孩子們運用所獲得的獎金與電腦,加上擔任視訊評審的原住民耆老與科學家們的建議,讓他們屢屢在後續的縣市科展、全國科展,甚至國際科展屢屢獲獎,也因此有機會得到更好更多元的升學機會。

國立清華大學傅麗玉教授堅信「原住民族是天生科學家」。過去八年在「原住民雲端科展」獲獎的孩子們運用所獲得的獎金與電腦設備,加上原住民耆老與科學家們的評審建議,讓他們屢屢在後續的縣市科展、全國科展獲獎,甚至國際科學展覽,也因此有機會得到更好的升學機會。參與評審的原住民族耆老們與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們都不斷鼓勵要永續辦下去。


▲由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補助,科技部「科普活動計畫」補助,國立清華大學承辦的世界首創雲端上的原住民族科學展覽「原住民族文化科教獎-原住民雲端科展」,今年邁入第九屆,訂於7月28日舉辦頒獎典禮。圖係泰雅木琴的物理。(圖/清大提供)

█泰雅族籍的陳婉琳醫學博士頒獎致詞 分享求學成長歷程並鼓勵原住民族小科學家
依照慣例,每一屆頒獎典禮,都會邀請原住民族對社會有貢獻的優秀族人或是對社會有貢獻的科學家擔任大獎項的頒獎人。今年「原住民族文化科教獎-原住民雲端科展」特別邀請苗栗泰安鄉泰雅族第一位醫學博士的陳婉琳博士擔任大獎項的頒獎人,並且以五分鐘的演講勉勵原住民族小科學家們,期望透過她的分享,鼓勵更多原住民族中小學老師與家長關心部落的科學教育,鼓勵原住民族小科學家們學文化做科學,長大以後以科學專長為社會、為部落服務。

目前任職國際SOS緊急救援組織醫療總監、國際外科學院院士,將到場與小科學家們分享她的學習歷程。陳婉琳博士在腦神經外科、老人急重症醫療及航空醫學緊急救援有傑出的表現。小時候生病時,常需務農的父母帶下山到鎮上看診,讓她感受到原鄉部落醫療資源的缺乏,長大習醫後她選擇投入神經外科,以雙手挽救生命,以所學投入偏鄉地區的遠距視訊與居家長照研究服務。
小學就讀大湖鄉大南國小,畢業後即北上求學,完成崇光國中、北一女、台大醫學系學業,並取得台北醫學大學碩士及博士學位。她曾擔任台大醫院、羅東聖母醫院醫師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外科總醫師,目前也擔任衛福部空中轉診審核中心研究計畫審核醫師。「從沒忘記我從哪裡來」陳婉琳曾說,她特別感恩父母對子女的栽培教育,還有求學過程中師長的照顧,從未忘記要對原鄉部落貢獻醫療專業。


▲由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補助,科技部「科普活動計畫」補助,國立清華大學承辦的世界首創雲端上的原住民族科學展覽「原住民族文化科教獎-原住民雲端科展」,今年邁入第九屆,訂於7月28日舉辦頒獎典禮。圖係賽夏族耆老的山林陷阱科學。(圖/清大提供)

█原住民族委員會補助參賽團隊研究製作費 鼓勵原住民族中小學師生學文化做科學
「原住民族科學教育生根部落」,必須以原住民族本身的文化觀點與教育觀點研發教材教法,讓原住民族學生學習科學,並且在日後能從本身的文化價值觀應用科技,檢視科技對原住民族未來的發展的意義與價值。原住民族委員會重視原住民族理工科技人才培育,大力投入科學教育資源,提升原住民族科學教育能量。

今年「原住民族文化科教獎-原住民雲端科展」,原住民族委員會特別撥出經費,提供前五十個完成報名程序且通過研究構想書的參賽團隊,每隊5000元的研究製作費。讓位處偏鄉部落的原住民族中小學師生有更充足的資源進行科學專題研究。甚至也有縣市政府在有限的經費中,也設法撥出一些經費加碼,讓有心推動科學教育的原住民族學校全心全力地投入。從今年參賽作品的數量與族群數的提升,作品水準的提升,已經顯現資源投入的效益。


▲由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補助,科技部「科普活動計畫」補助,國立清華大學承辦的世界首創雲端上的原住民族科學展覽「原住民族文化科教獎-原住民雲端科展」,今年邁入第九屆,訂於7月28日舉辦頒獎典禮。圖係刺福球的物理。(圖/清大提供)

█參賽的族群數與作品件數再創新高 凸顯原住民族科學教育的高能量
本屆的參賽的科學專題作品數量創歷年新高,其中通過構想書者有來自15族原住民族的77件科學專題作品,最後完整完成研究報告、研究日誌、研究歷程照片與研究歷程影片,進入線上書面評審與視訊評審的科學專題作品有49件。每一件科學專題作品都是原住民中小學生以部落文化為題材,跟著部落老人家學文化做科學的成果。本次參賽作品非常優秀、精彩,競爭也非常激烈,經過評審委員們線上審查以及視訊評審,並且在總評會議中經過一番討論,最後決審確定獲獎的作品有21件。


▲由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補助,科技部「科普活動計畫」補助,國立清華大學承辦的世界首創雲端上的原住民族科學展覽「原住民族文化科教獎-原住民雲端科展」,今年邁入第九屆,訂於7月28日舉辦頒獎典禮。圖係魯凱族的石板也是能淨水的天然好材料。(圖/清大提供)

█放眼國際級原住民族科學教育教材資料庫的建置
本屆「原住民族文化科教獎-原住民雲端科展」由原住民族委員會主辦。自2009年第一屆開辦之前,國立清華大學傅麗玉教授研究團隊就已經持續研發原住民族文化的科學教學模組400多個,建置原住民族科學教育題材資料庫,製作原住民族文化的科學動畫影片26集,還有原住民族文化的各領域教學模組產生器,期望能提供中小學教師發展文化回應課程教學所需。

這幾年時間,傅麗玉教授一直鼓勵學校教師能充分運用歷屆得獎作品內容,轉化成為原住民族科學教學模組。Google 的線上科展(Google Science Fair,簡稱「GSF」)在2011年才開辦。而美國原住民族科學與工程虛擬科展(National American Indian Virtual Science & Engineering Fair)則是在2014年才開始辦理。相信未來必然可以鼓勵更多原住民族學校教師轉化歷屆「原住民雲端科展」得獎作品,進行原住民族科學教材開發,建置國際級的原住民族科學教育題材資料庫。

█第九屆「原住民族文化科教獎-原住民雲端科展」頒獎典禮
時間:107年7月28日星期六(9:00-12:30)
地點:國立中興大學理學院一樓演講廳

關鍵字:原住民族委員會 科技部科普活動計畫 國立清華大學 原住民族科學展覽 原住民族文化科教獎-原住民雲端科展 傅麗玉 陳婉琳 中興大學理學院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