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已成立116周年,1日舉辦「場慶暨研發成果」記者會,發表研發成果管理、運用獎項頒獎及友善環境耕作示範區營造紀錄片播放並介紹百香果產期調節新技術,打造知識農業的新紀元。(圖: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孔亮云╱台中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設立於1902年,迄今已成立116周年,為展現農改場優質農業研發及友善環境耕作成果與百香果全年接力供貨新技術,1日舉辦「場慶暨研發成果」記者會,內容包括農委會研發成果管理、運用獎項頒獎及友善環境耕作示範區營造紀錄片播放並介紹百香果產期調節新技術,打造知識農業的新紀元。


▲農改場結合冬季夜間電照技術、設施栽培模式、生物性堆肥、液肥施用技術及百香果平地栽培模式,成功建立百香果產期調節全年接力供貨新技術。(圖: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場長林學詩指出,農改場獲智財權保護運用獎共有水稻台中194號、豌豆台中16號、芒果臺中1號、菊花台中9號-櫻粉、石斛蘭臺中1號新夢幻、2號紅雀、3號金島等8件,微生物農藥用之液化澱粉芽孢桿菌Tcba05菌株及量產技術獲得傑出技術獎以及傑出移轉菁英獎,場內研發成果管理之專責人員亦獲得貢獻獎。


▲百香果產期調節全年接力供貨新技術不僅縮短苗期培育時間,亦避開夏季高溫障礙問題,3月至5月持續穩定供果,以提早提供市場需求,可提升農友栽培利潤,創造農友與消費者雙贏局面。(圖: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在水稻生態友善栽培方面,臺中市大甲區幸福里的稻田自107年第一期作起,農改場育成的水稻「台中192號」成為主力栽培品種,具低心腹白、食味佳、產量高及對稻熱病、白葉枯病有良好抗性等優勢。而且,田埂覆蓋蠅翼草等植被,讓原本單調枯燥的稻田增添繽紛色彩,美化了農村景觀;植被抑制雜草生長,農民不再使用除草劑,落實友善環境耕作。植被可改善田埂土壤壓實度,助於土壤構造維持,減緩土壤流失,田埂覆蓋植被使農田生態系得以休養生息,提供多種害蟲天敵包括橙瓢蟲、蜘蛛類等的生存棲地及庇護所,發揮抑制水稻害蟲的功效。


▲農改場獲得智財權保護運用獎之農產品。(圖:臺中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此外,農改場結合冬季夜間電照技術、設施栽培模式、生物性堆肥、液肥施用技術及百香果平地栽培模式,成功建立百香果產期調節全年接力供貨新技術,不僅縮短苗期培育時間,亦避開夏季高溫障礙問題,此模式產期集中於同年12月至隔年6月,與埔里大坪頂主要產區產期集中於同年7月至隔年2月交錯,於現行供果缺口3月至5月持續穩定供果,以提早提供市場需求,可提升農友栽培利潤,創造農友與消費者雙贏局面。

關鍵字:臺中區農改場 場慶 研發成果 百香果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