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齡內醫師表示,尿失禁在臨床上大抵可分為四型。(圖/安南醫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鄭順彬/臺南報導】  

強烈尿液感甚至來不及上廁所就尿溼了而且白天也常常不到半小時就想上廁所,晚上睡眠也因此至少起來小便四、五次,長期使用護墊後發生會陰皮膚濕疹、反覆泌尿系統感染的問題,這種急尿、漏尿、頻尿、夜尿及失眠等症狀,醫師指出接受膀胱內肉毒桿菌毒素A之注射治療,處置後其臨床上的症狀獲得明顯改善。   



▲「膀胱內肉毒桿菌毒素A之注射」治療膀胱過動症。(圖/安南醫提供)

一位80歲的蘇女士原本是位開朗的老太太,但多年來常因“膀胱無力”症狀,平常盡量少喝水,盡量避免參加社交及旅遊活動,每次出門前或每到一個地方,必先緊張兮兮找到廁所,並且先解一次小便。晚上的頻尿讓她睡眠品質不良,導致白天無精打采。經過打聽介紹,蘇女士到安南醫院泌尿科婦女泌尿專科門診尋求許齡內醫師幫忙,經詳細的問診、身體檢查、驗尿後初步診斷為“膀胱過動症”後便開始以膀胱訓練、凱格爾運動搭配抗膽鹼藥物抑或交感神經調節藥物治療。經三個月來積極的配合治療,這種急尿、漏尿、頻尿、夜尿及失眠等症狀逐漸獲得改善;但蘇女士求好心切,希望接受膀胱內肉毒桿菌毒素A之注射治療,處置後其臨床上的症狀獲得明顯改善,她也重獲笑顏,不但大大的提升了生活品質,也重新建立了自信心!

許齡內醫師提到「不想尿的時候尿出來,就算尿失禁」,台灣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膀胱過動症盛行率為 18.6%。最常見的症狀為頻尿有 21.1%,有12.6%感到急尿,約1/4的人有夜尿以及9.1%的人有急迫性尿失禁,且僅13%患者會求診。另外,台灣更年期醫學會統計,全台有近200萬婦女飽受尿失禁之苦,但只有2成的婦女會求助醫療。

許齡內醫師表示,尿失禁在臨床上大抵可分為四型:應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混和型尿失禁、及其他成因所致之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與膀胱過動症」症狀是尿急、頻尿、憋不住小便,由於膀胱不服從大腦指揮,發生不隨意或過度收縮而引起。其有兩個主要的成因:一是膀胱、尿道或是兩者的敏感度增加,例如:反覆性尿路感染、停經後女性賀爾蒙缺乏造成之膀胱與尿道黏膜萎縮、咖啡因的過量攝取或不明之藥物使用引發膀胱黏膜感知異常等;二是膀胱的逼尿肌活性過強,例如:腦中風、老人性癡呆、腦瘤、巴金森氏症、脊髓損傷等,而造成膀胱逼尿肌發生不自主的收縮,使病人有急迫排尿的感覺或是覺得尿液外漏的現象。

膀胱過動症與急迫性尿失禁的嚴重程度的評估及診斷,許齡內醫師指出主要是以理學檢查、尿液檢查、三天的解尿日誌及尿路動力學檢查為主。另外,男性病患發生攝護腺肥大而阻塞到膀胱出口時,壓力也會造成膀胱肌肉無力而不能正常地收縮,也會造成其排尿上的異常,亦須接受攝護腺的檢查。

最後 「膀胱過動症與急迫性尿失禁出現,就是我們長期忽略這個排尿器官而衍生的問題,因此面對膀胱過動症與急迫性尿失禁的治療,是需要耐心的」。許齡內醫師說,惟病況穩定後,口服藥物的使用可以減少或停止,但在病況開始惡化之時,給予補充治療則是必要的。此外,隨著科技進步,對尿失禁的治療有更進一步輔助療法,膀胱內「肉毒桿菌毒素A之注射」治療膀胱過動症,是一個直接、有效,且安全的治療。病患對病情了解越多,對治療的參與越主動,療效也就越好。最重要的是醫師與病患都必須要有耐心,一點一滴地進行改善膀胱體質工程,才能使得膀胱過動症與急迫性尿失禁成為可能可治癒的疾病。



關鍵字:溼答答 癮咖啡 停經 膀胱 肉毒桿菌毒素A 許齡內醫師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