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香山青年楊秉皓讓台灣的文創在北港漁村發光發熱。(蔣彤雲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蔣彤雲/新竹報導】

新竹市香山青年楊秉皓大學學的是財經,原本是保險經紀人,帶著夢想跨海來到平潭一個窮鄉僻壤的北港小漁村,成立了一間文創工作室,不僅提供台灣原住民歌手一個表演平台,也因為文創,提供漁村裡年輕人就業機會,他和他的團隊所組成的風中旅行文化文創團隊,讓台灣的文創在北港漁村發光發熱。


▲掛滿石頭的「時來運轉」轉盤提供遊客轉動。(蔣彤雲攝)
楊秉皓落腳的北港村是個位於平潭最窮鄉僻壤的小漁村,兩年半前用便宜租金租下一間屋齡超過200年歷史的古厝,平潭風大,房子幾乎都是石頭做的,屋頂每一片瓦都押著一顆石頭,走進風中旅行文化小屋,這裡的一桌一椅,每一個轉角都是故事,頗具特色。


▲這裡提供台灣原住民一個表演舞台,讓他們多了演出的空間與機會。(蔣彤雲攝)

北港全名叫做北港文化創意村,楊秉皓是人子創意生活發展協會的志工,他和協會裡的志工來到北港兩年半,成立了一間文創工坊和文創民宿,文創工作是一種軟實力,無法立竿見影,原本無法吸引當地村民的認同,楊秉皓與他的團隊,跟當地的村里和村委會多次溝通,共同設計出如今的一個空間,北港村這兩年來逐漸有了改變,越來越多的居民和回鄉的游子,一起在這裡創作。

風中旅行文化小屋內,有個掛滿石頭的轉盤提供遊客轉動,楊秉皓將之名為「時來運轉」,他說,早期平潭的居民多為流放的人,生活辛苦,他們常吃一種叫做「時來運轉」的包子果腹,「時來運轉」就像台灣的菜包,屋裡有面轉運牆。

平潭最有名的是風和石頭,風中旅行文化小屋內的裝置與擺設幾乎都由石頭做主題,他用海邊撿回的石頭布置工作室,除了石頭,屋裡的每一個角落都結合當地的元素,桌子是村裡老奶奶早年的嫁妝,扔在牆角撿回來的針車打造的,這裡的每一張桌子每一張椅子都有一個故事,楊秉皓說這些針車原本被當成廢棄物堆在家中牆角,但是放在工作室裡,便有了新的詮釋。

楊秉皓很年輕,看起來像是大學生,他帶著夢想跨海來到北港小漁村,創作過程中帶孩子到海邊撿瓦片,花很多的時間教孩子鐵怎麼凹,瓦片怎麼剪,最初,當地的居民覺得他和孩子們是在撿垃圾,但是當原本只是生鏽的廢鐵和不起眼的石頭,創作出具有特色的桌子椅子窗子之後,當地的居民會感動,屋裡的每一件做品都有它的故事,都是大人們陪伴孩子成長過程的機會。

台灣原住民有12族,平時分居各縣市,少有機會共聚一堂,風中旅行文創工作室先後邀請多個來自台灣的原住民團體來此演唱,反應很熱烈,不僅吸引來自台灣的遊客現場聆聽,更有許多來自其他省分的大陸背包客,走進來聽聽台灣原住民時而熱情洋溢時而輕柔婉約的歌聲,這裡提供台灣原住民一個表演舞台,讓他們多了演出的空間與機會。

很多北港的年輕人返鄉之後驚覺原本一個不起眼的小漁村,居然有來自台灣的人當這裡是個寶,在這裡生活,把他們的家鄉當作寶貝經營,會有感動,於是有年輕人會思考回鄉為自己的漁村盡一份力,文創工作室隔壁鄰居小兵便受到團隊影響,成為團隊的一員,之前小兵離鄉背井到柬埔寨打工多年,有一回看到楊秉皓吃力的凹一根廢鐵,問楊要做啥,楊秉皓告訴他要做樓梯上安全護欄裡的鈎花,小兵告訴他鐵不是這樣凹的啦,一把搶過熄槍和廢鐵,熟練的幹起活來,不一會兒便完成楊秉皓理想中的圖騰。

如今小兵成為團隊的一員大將,不再離鄉背井遠赴柬埔寨打工,因此得以留在家鄉陪伴母親,小兵原本就是鐵工,他驚訝同樣是做鐵工,以前是工作,現在叫創作,是工作也是一種出路,楊秉皓希望能吸引更多北港漁村的年輕人留在家鄉,不要再離鄉背井到國外去打工。

楊秉皓是新竹香山人,原本是保險經紀人,一次騎車環島流浪途中,遇到人子創意發展協會一位義工,倆人聊的盡興,獲悉協會成立至今33年,早期是在陪伴吸毒、酗酒、離婚、自殺、被傷害等等對人生充滿絕望的人,陪伴他們走過人生谷底,陪那些受傷害的孩子成長,楊秉皓深受感動,於是辭掉工作一頭栽進協會裡做義工,因緣際會的隨著團隊來到平潭北港村,並且決定在這裡嘗試新的生活


平潭跟台灣都屬於海島型地區,同樣的文化同樣的語言,對台灣人而言非常方便,風中旅行文化文創團隊早已融入這個小漁村裡,與村民生活在一起,越來越多的人走進風中旅行文化小屋,越來越多的村民認同他們的理念,視他們為一家人,團隊裡每個人各有個各的角色,他虛心表示自己只是個平凡人,但是一群平凡的人搭在一起,就能做出很不同、很了不起的大事,風中旅行文化文創團隊,讓台灣的文創在北港小鎮發光發熱,這位新竹市香山青年是新竹的驕傲。

關鍵字:楊秉皓 北港漁村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