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王孝聖的新聞時事觀

臺灣教育體系下培養的年輕人,是否都「不成材」?答案當然「不是」。然而,為甚麼臺灣的企業主總覺得臺灣的年輕人「程度差」、「缺乏責任感」、「好逸惡勞」,而臺灣的勞工階層卻普遍陷入「低薪」、「苦悶」、「窮忙」的感受?

這兩種相互矛盾的感覺,其實都是存在的事實,而且交互作用下的惡性循環正在持續進行中。如同雞生蛋、蛋生雞的無解邏輯般,我們已無法確定最開始造成惡性循環的根源為何,但卻可以很清楚的知道造成現況的因素。包括:「少子化與家庭教育的失敗」、「混亂且缺乏專業的正規教育行政體系」、「浮濫引進外籍勞工造成人力市場供過於求」、「缺乏發展遠景的整體經濟環境」。

對比另一則新聞可以發現,中國大陸的整體發展環境,以及他們對於吸引優秀人才所願意投入的資源,再再都遠比臺灣優渥。基於「同文同種」的因素,臺灣優秀人才前往對岸發展者,多如過江之鯽。而且臺灣人才外流的方向,不單只有中國大陸而已,還包含其他具有發展潛力及薪資優渥的各國企業。「愛臺灣」三個字,已經無法成為說服優秀人才留在臺灣發展的理由。

 

關鍵字:觀點 王孝聖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