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內科陳鴻仁醫師表示,「免疫檢驗點抑制劑」即是為鬆開免疫刹車,進而設計出的抗癌藥物。(圖/中國附醫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蕭任峰/台中報導】

前幾天揭曉的2018年諾貝爾獎醫學獎,由美國免疫學家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共同奪得。兩人發現「CTLA-4」與「PD-1」兩個蛋白質受體,是讓免疫細胞不攻擊癌細胞的「煞車」,因此進而研發相關藥物,為癌症的「免疫療法」帶來重大性突破。

肺癌藥物發展有三次大革命,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到現在的免疫治療。衛生福利部剛公布「特管辦法」的自體免疫細胞輸入,也許是肺癌病人治療的新選擇。


▲2018年諾貝爾獎醫學獎得主,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 Tasuku Honjo。(圖/中國附醫提供)

人體裡的「免疫系統」就像在身體裡的防衛隊,會巡視身體內部有無異常,區別正常細胞和病毒、細菌等外來入侵者,並將入侵者消滅。 要如何喚醒沉睡中的免疫細胞?胸腔內科陳鴻仁醫師表示,約有20%肺癌病患,免疫細胞已然辨識出身體裡面的壞分子,然而癌細胞卻在被催毁前,啟動了免疫剎車。剎車一啟動,免疫細胞會認為癌細胞是自己人,便熄了上膛的火藥,回去睡大覺。「免疫檢驗點抑制劑」即是為鬆開免疫刹車,進而設計出的抗癌藥物。

那對於一開始肺癌細胞就隱藏得特別好,免疫細胞無從辨識的肺癌病患,該怎麼辦呢?現行研究證據顯示,可在免疫治療的基礎上,添加化療或放射線治療。因為化療或放療會殺死部分癌細胞,破裂的癌細胞會增加抗原呈現,進而提升免疫對癌細胞的辨識。


▲放療化療可促進抗原釋放。(圖/中國附醫提供)

衛生福利部的《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於9月6日上路,明訂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經衛生福利部核准登記後,可用於第一期至第三期標準治療無效的癌症病人與實體癌第四期病人。也就是說,對於標準治療無效的肺癌病患,可以將自體免疫細胞抽取出來,經由體外的藥物刺激培養,蛻變成具備較強追獵肺癌能力的細胞,再回輸體內。以此搭「免疫檢驗點抑制劑」,就學理而言,應極具治療潛力。

陳鴻仁醫師表示,癌症治療觀念與技術日新月異,第一次是1940年後出現的化學治療。化療藥物的作用機轉是殺死分裂快速的細胞,因而對癌症有效,卻也影響了正常人體的運作。所以,只要化療藥物的劑量夠高,都能殺人。舉例而言:砒霜(三氧化二砷),潘金蓮合同西門慶毒殺武大郎的毒藥,現有一個響亮的藥品名稱——Asadin,用以治療白血病。

肺癌治療藥物的二次革命是「標靶治療」。尋找能殺死肺癌卻不影響正常細胞的藥物,一直是科學家的挑戰。2003年FDA核准了第一個肺癌的標靶藥。如今,只要是非小細胞肺癌(特別是肺腺癌)病患,具有EGFR,ALK,ROS-1,Met或BRAF突變,都有相對應的標靶藥物。然而,癌細胞會持續進化,假以時日,就會出現抗藥性。免疫藥物治療,甚至是剛上路「特管辦法」中的自體免疫細胞治療,都將開啟肺癌治療的新契機。

▲免疫治療動畫。(影片/YOUTUBE)

關鍵字:免疫治療 肺癌 免疫檢驗點抑制劑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