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後壓力症狀是內在心理問題所引起,用藥物治療搭配心理師心理諮商,治療效果會更好(示意圖,非當事人圖,/部立苗栗醫院提供)  


記者鍾文和/苗栗報導

六月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宣導月」,這是一項全球運動,主要目的是在減少這種病症的污名,並為罹患此病的人提供支持。為了增進民眾對此病症的認識,部苗醫心理師余錦星也透過近期國內很受歡迎的消防職人劇《火神的眼淚》,帶領大家一起了解「創傷壓力症候群」(PTSD)。

《火神的眼淚》影劇中的消防員-志遠,小時因自己玩火,造成火災,導致哥哥過世,內在很自責,卻因害怕,所以沒有把真相說出口,從此在心理埋下一個創傷的種子,為了要彌補過錯,塑造了自己不能再犯錯的個性,放棄自己喜愛的音樂,長大後從事消防員的工作。

開始時,志遠只會看見自己死去的哥哥跟自己對話,但因為救難中又目睹了錢小姐在自己的面前墜樓身亡、及小男孩因火災喪生等多次挫折的衝擊下,志遠內在的創傷種子也逐漸發芽結果,形成明顯的精神症狀,情緒變得不穩定,容易對身邊的人發怒,睡不好,做惡夢,一再看見死者,會刻意避開事件發生的現場,看見類似錢小姐身上穿的衣服花色而出現手抖、視力模糊等症狀,需靠喝酒及偷竊的藥物來協助入睡和改善身體不適。

雖然身邊的人都覺得志遠狀況不對,希望志遠就醫,但志遠總是抗拒,認為自己是工作壓力大,否認自己的症狀,就算勉強就醫,也不接受醫生的建議與診斷,中斷治療,直到症狀更加嚴重,在一次救災現場因精神症狀影響而導致自己受困,最後在弟兄及女友的協助下,才願意正視面對自己的問題,開始接受治療。

藉由以上的劇情,余錦星心理師指出,志遠的行為是很典型的,「我沒有病,我只是工作壓力太大而已。」,在臨床上常發現很多個案,面對自己的精神症狀時都會出現類似抗拒行為,原因可能是缺乏病識感,認為自己沒有生病,或是過度在意他人眼光所導致的行為,這可能來自我們的文化及環境對精神疾病的刻板印象所致。

余心理師說明,創傷壓力比我們想像的更容易發生,只是多數人隨著時間流逝及自我調節後,症狀都會有某些程度上的改善,但若症狀持續的出現,如情緒低落、煩躁、易怒、害怕、焦慮的情緒感受,一再的出現與創傷有關的影像、想法及惡夢,並產生強烈的生心理反應,會逃避與事件相關或類似的人、事、物。對外界刺激過度警覺,出現失眠,專注力變差,容易受到驚嚇等,就建議需要就醫,找專業的人員協助治療。

藥物治療可以有效緩和症狀,有些個案可因此獲得改善,但就像劇中的醫生所述,這些症狀是內在心理問題所引起,所以除藥物治療協助外,搭配心理師的心理諮商治療效果會更好。

關鍵字:從火神 眼淚 淺談 創傷壓力症候群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