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中心/台中報導

行遍台灣的老街,若要找尋像大里老街一樣保留一些具有藝術研究價值的建築, 以及保存古樸風格的,恐怕寥寥無幾。

大里老街曾經是台灣嚇嚇有名第六大商埠之一,有船運碼頭,當年大陸和台灣之間貿易鼎盛時,台中或者南投內陸地區的貨物往來,許多都必須經由這裡的大里碼頭轉運,繁華景象盛極一時。

台灣中部最著名的商店街就是現在的大里老街,全長約兩百公尺的街道,當年熱鬧繁華,交通輻輳,車水馬龍,使大里成為「台灣第六個繁榮的城鎮」,老街的染坊、客棧、旅店、南北貨、藥品等不勝枚舉。

可是隨著時代變遷,物換星移,現在老街招牌落漆褪色,在多年前地方有意重塑老街,希望恢復其風華,可是後來卻無下文。

其實,大里老街可塑性很高,畢竟其保留有「亭仔腳式的騎樓」建築風格,讓我們得以了解當時店舖型房屋的特色。老街上慶源堂係當年木造建築結構老屋,這些建築風格,都是老街特色。

老街上的福興宮建於乾隆年間,矗立在老街,香火鼎盛,目前是大里民眾宗教信仰中心。 鹹菜巷也是老街特色,在大里杙老街中有著名的「鹹菜巷」,大里過去有「鹹菜王國」之稱,所產鹹菜行銷全省,一直到七十年代以後,漸漸喪失競爭力,目前尚有幾位業者在經營。其他的七將軍廟,大里樹王公,也都是歷史久遠,香火鼎盛。大里杙文化館,是大里鄉土文化保存中心,平時舉辦藝文展覽與蒐藏大里相關的史料,值得參觀,大里有名的地方風味小吃,草湖芋仔冰,大里肉丸等都是美味可口,膾炙人口。

大里老街最難能可貴尚保持古樸的風味,如何讓它能夠風華再造,避免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是值得大家好好思考的問題。台灣有些鄉鎮將老街再造,重新賦予新的生命,再創榮景,帶來商機,有不乏成功先例,值得借鏡參考。

關鍵字:大里 地方 老街 亞太新聞網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