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新聞網/地方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成了生態殺手 學者呼籲開放「狩獵」控制數量

墾丁梅花鹿復育有成!自83年於社頂野放10隻梅花鹿開始,到98年停止,經過多年繁衍,至今推估梅花鹿已達2000隻,遊客在野外可輕易目擊,為地方帶來生態觀光財。然而,這群觀光客眼中超萌的梅花鹿,現在卻已成為生態系的隱形殺手,有學者就建議,應該開放狩獵,控制鹿群數量達到生態平衡。



▲墾丁國家公園梅花鹿。(圖片來源: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臉書)

墾丁梅花鹿太多,不僅鹿群四處啃食農作,造成森林生態浩劫,墾丁社頂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以及周遭農民栽種作物,都有很大損失,此外也危及珍貴植物。為解決「鹿滿為患」所造成物種失衡的生態危機,有學者提出開放「狩獵」,以控制日益增多梅花鹿。

墾管處日昨進行「墾丁國家公園農業危害計畫」期中報告,希望在控制梅花鹿生育和保護生態農作上找出平衡點。

東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裴家騏表示,與會學者建議比照日本、美國、澳洲開放狩獵方式,以控制日益增多梅花鹿;裴家騏表示,礙於台灣法令且對於狩獵的負面觀感,必須先修法,得先從原住民基本法和國家公園法下手,才能進一步談狩獵行為。另外,研究團隊目前正進行鹿群注射疫苗避孕實驗,以控制數量降低危害。

台灣梅花鹿

學名:Cervus nippon taiouanus
英文名:Formosan sika deer

鹿科,草食性動物,為台灣特有亞種。其野外族群已在1969年左右滅絕,目前墾丁國家公園及綠島的野生族群來自人工復育野放,是再引入成功的案例。

體長約150公分,喜歡群居。台灣梅花鹿在每年的10~12月進行交配,主要之配種季節為11-12月之間,為一短日照季節性生殖之動物[2],隔年的6~8月則為其生產期。產生出來的後代,雄性有角,雌性則無。

台灣位於梅花鹿原始分部區域之南端。現今梅花鹿共有14 個亞種,依緯度高低可區分為南鹿(southern races)及北鹿(northern races)二者,臺灣梅花鹿以微衛星標誌之核型分析鑑定之結果,墾丁國家公園、台北動物園以及綠島之台灣梅花鹿為同一基因型之亞種,與日本、俄羅斯和中國大陸等地一帶之梅花鹿族群有明顯差異性。

關鍵字:鹿滿為患 生態殺手 學者 建議 開放 狩獵 墾丁 梅花鹿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