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新聞網/記者范文濱/桃園報導】

今年的桃園地景藝術節規模比往年更為周全,除了邀請世界各國藝術家團隊,創作出數十件優質藝術品外,也推出了由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的藝術運動,桃園市長鄭文燦希望地景藝術節能夠逐漸成為專屬於桃園的品牌,並真正轉化為社區實際參與的藝術活動。


▲2016年桃園地景藝術節籌備1年將正式啟動(圖片來源:桃園市文化局)
 
鄭文燦今(5)日上午前往新屋區永安漁港,出席「2016桃園地景藝術節宣告記者會」時表示,「2016桃園地景藝術節」將於9月9日至9月25日,在新屋展區及八德埤塘公園展出共37件作品,並包括74場行動藝術計畫及工作坊,以及5條社區小旅行路線,透過「地方覺醒」、「社區風動」、「藝術打樁」等三大主軸,推動「社區參與」、發展「在地特色」、追求「環境永續」及「循環經濟」的價值,重新思考人與土地、人與環境的關係,一起將地景藝術節打造成為桃園大型活動的品牌,也成為桃園城市魅力的所在。
 
鄭文燦說,2013年及2014年「桃園地景藝術節」的主題分別是黃色小鴨及月兔,雖然吸引大批遊客前往參觀,但也帶來部分環境問題。新市府上任後,重新檢討地景藝術節的舉辦方式,決定將地景藝術節規劃為「一年籌劃、一年舉辦」,每兩年舉辦一次,並將地景藝術節轉化為藝術結合環境、藝術結合在地社區的一項活動。
 
鄭文燦提及,日本新潟縣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透過稻田藝術的方式,讓沒落中的農村再次吸引青年返鄉,看見農村的價值;桃園市的姊妹市日本香川縣,藉由在瀨戶內海諸多島嶼設置環境藝術及裝置藝術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成功帶來觀光客,也是國際知名藝術活動。 
  
「2016桃園地景藝術節」是以32組國內外藝術家團隊,創作37件作品,以地景與環境為舞台,展現藝術家創作與想像,同時也是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的藝術運動,是一座「沒有圍牆的美術館」。而透過「地方覺醒」、「社區風動」、「藝術打樁」等三大主軸,推動「社區參與」、發展「在地特色」、追求「環境永續」及「循環經濟」的價值,是一場以藝術做媒介,所帶動新認同與新價值的運動。 
  
鄭文燦指出,每位參與的藝術家,猶如市民的朋友、藝術的老師,透過共同參與創作,省思人與土地及環境的關係。37件作品皆利用在地媒材為創作,包括國際大師林舜龍以竹子創作「永生海」,日本藝術家藤井芳則利用廢棄水塔創作「DOROBOT」,其他還有利用漂流木、鋼材等在地媒材的作品,透過每位藝術家的巧思,用作品訴說一段又一段的故事。 
  
而本次在新屋海岸軸線的12件藝術裝置作品,讓大家省思過去新屋魚米之鄉、客家漁業文化以及現今的海洋生態,帶給遊客一場充滿價值的藝術饗宴,大家可以發現,這條美麗的海岸線上變得很藝術。此外,市府也結合新屋各個社區,在范姜古厝、九斗社區及埔頂社區等地設置10餘件裝置藝術;在八德展場則是以埤塘生態公園及八德在地文化為背景,展出多件作品,並舉辦埤塘音樂會及環境劇場,突顯桃園特有的埤塘地景特色。 
  
鄭文燦也指出,「2016桃園地景藝術節」也推出行動APP,透過QRcode掃描,取得各項藝術作品的360度環景影像以及GPS定位系統的位置。此外,民眾前往「2016桃園地景藝術節」可搭乘免費接駁公車,也可自行開車至桃園環保科技園區的停車場,新屋展區內更有12,000輛的單車,讓民眾不僅能漫步,也能騎單車暢遊。 
  
而今年地景藝術節結束後,市府規劃將部分作品存放現址,另部分移置農業博覽會展場及規劃中的客家地景公園,延續展出每件作品的風貌。桃園明(106)年將舉辦「農業博覽會」試營運,以循環經濟、藝術創作、生態環境及新科農業等為主軸,讓「農業博覽會」的基地在此永久經營。此外,永安漁港也是全台唯一的客家漁港,市府在周邊規劃「桃園市青年體驗學習園區」,設置野外求生、高低探索體驗教育場等設施,增加永安漁港的魅力,讓年輕人更喜歡來這裡。
 
策展人陳愷璜表示,以往地景藝術家多注重作品的美感,現在則關注「人與土地的關係」,這也是地景藝術的真正核心。台灣推動環境藝術已經20餘年,但從未有規模如此大的活動。「2016桃園地景藝術節」從新屋約6公里海岸線,跨越到八德的埤塘,以新屋海岸線的綠色隧道為垂直軸線,水平軸線則是在桃園每個不同的行政區,交織出桃園未來永續經營、改變發展的可能。 
  
 

關鍵字:2016桃園地景藝術節 桃園 觀光 祭典 藝術 社區 鄭文燦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