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新聞網/桃園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今(11)日上午新屋區,舉行「2016桃園地景藝術節—『千人築石滬』活動」,吸引許多人潮攜家帶眷前往體驗古法捕魚樂,這也是今年度地景藝術節以地方覺醒、社區風動、藝術打樁的主軸所規劃之活動之一。今日的「千人築石滬」活動,不僅學習先民生活智慧、海洋教育,也提升環境意識,未來市府將採「一年籌劃、一年舉辦」,將地景藝術節經營成桃園代表性藝術品牌。


▲美麗的石滬兼具美觀與捕魚之用,是先民的智慧結晶(桃園市政府提供)
 
本次地景藝術節邀請國內外藝術家打造437件作品、並規劃74項活動及5條小旅行路線,而睽違一年的「2016桃園地景藝術節」預計在9月9至25日,於新屋永安漁港南側綠色隧道和海岸區域舉辦,並搭配社區營造,呈現人與土地的感情,進而帶動地方覺醒,此外,也將八德埤塘生態公園規劃為活動副展區,納入特色埤塘文化。 
  
桃園市長鄭文燦也蒞臨開幕典禮表示,「地景藝術節」讓藝術家以作品呈現人與環境的關係,也是環境藝術,如同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透過稻田藝術,將年輕人帶回原本沒落的農村土地;也如同桃園姊妹市香川縣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透過在小島群設置裝置藝術,增加當地旅客人潮。
 
鄭文燦提到,未來地景藝術節採取「一年籌劃、一年舉辦」,每兩年舉辦一次大展,一年舉辦期中展,逐年經營桃園的藝術品牌,利用大型活動創造地方認同,提高環境意識,經過長期經營,達成地方覺醒、社區風動、藝術打樁的目標,並突顯在地特色、環境保育理念以及循環經濟概念。 
  
而今天的「千人築石滬」活動由「新屋愛鄉協會」帶領清華高中、元智大學以及新屋在地居民一起堆疊石滬,是地景藝術節開場的亮點,也能夠成為難忘的集體環境藝術、行動藝術記憶。 
  
鄭文燦指出,許多人都聽過澎湖雙心石滬,但卻較少人知道新屋石滬群,是300年來的重要漁業文化資產,亦是台灣本島僅存的石滬群。而石滬是一種生態的捕魚方式,利用海岸既有的卵石堆疊成一條長長的堤岸,用來阻斷漲潮靠岸覓食或洄游的魚群退路,將魚群困在堤岸內,展現先民捕魚的智慧。 
  
石滬代表先民生活智慧及傳統漁業的環境保育理念,它和牽罟、一支釣等漁業方式一樣值得保存;石滬同時也是客家人在海洋生活的重要記憶,見證了先民在此建立家業,代代相傳的歷史。 
  
鄭文燦談到,「2016桃園地景藝術節」除了築石滬活動外,也在9月16日於觀海亭辦理7場「石滬爺爺說故事」及體驗活動,讓民眾能在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體驗在地石滬文化,鄭市長也建議,欣賞作品之餘,別忘了體驗鵝肉、米台目、焢肉等新屋知名客家美食。
 
今年地景藝術節也推出行動APP,透過QRcode掃描,能取得各項藝術作品的360度環景影像以及GPS定位系統位置。此外,民眾前往「2016桃園地景藝術節」可搭乘免費接駁公車,也可自行開車至桃園環保科技園區的停車場轉乘接駁,新屋展區內更有12,000輛的單車,讓民眾不僅能漫步,也能騎單車暢遊。
 

關鍵字:桃園地景藝術節 千人築石滬 桃園市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