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神父歐義明(左)來台教過半世紀,訓練數百人講 流利的台語,他的台語字正腔圓,說的甚至比台灣人還好,移民署將歸化國籍證書及國民身分證拿給他,讓歐 義明如願成為正港台灣人。(移民署提供)


【亞太新聞網/地方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繼百歲賴甘霖神父、已故的丁松筠神父,來臺奉獻53年的美國籍歐義明神父也以特殊功勳取得我國籍。為感謝神父對臺灣的善心義舉,臺北市民政局藍世聰局長親頒身分證,感謝他對臺灣人無私的愛,與保存臺灣文化的貢獻。

如果問歐神父最愛臺灣的什麼?神父會很認真說:「我最愛臺灣人,因為臺灣人很親切、會合作、會鼓勵別人,大家都很平安的生活」,那最喜歡的歌呢?神父說:「台北的天空」,每當即興唱到「有我年輕的笑容,還有我們休息和共享的角落」,神父的歌聲中便流露出他對臺北付出的青春歲月與愛。神父回想起40年前在「臺北友誼教友中心」為了幫助單身年輕人找到伴侶,還用心規劃了聯誼活動,像是晚上9點在臺北車站集合坐車到淡水八里,再走9公里路到海邊看日出、吃早餐、游泳,有時候是爬山、騎腳踏車,因為時代的進步,年輕朋友來參加活動時從走路、坐車、騎單車、騎摩托車到開車,神父笑著說:「我看到時代的變遷」,話語中也隱含著走過臺灣半世紀的生命歲月。

歐義明神父於民國53年來臺服務,現任瑪利諾會語言服務中心主任,來臺初期於彰化縣二林鎮及芳苑鄉擔任天主教救助會代表,負責安排並監督救濟物資的分配,協助減輕農村貧困孩童營養不良的問題;民國55年在彰化縣二林鎮成立儲蓄互助社,幫助經濟困難的農民申請低利信貸,之後並將互助社運動介紹給臺灣長老教會,由長老教會推廣至全國,給予貧窮家庭莫大幫助;民國63年於臺北友誼教友中心服務,提供異鄉遊子一個像家的住所,並貼心地提供工作諮商和婚姻介紹服務;民國70至80年間擔任「天主教會附設私立力行汽車修護短期職業補習班」指導司鐸,為臺灣培育許多汽車修護專才;民國78年起歐神父組織瑪利諾會語言服務中心臺北分部,並擔任學校主任一職迄今,30年來促進母語(臺語及客家語)的保存和積極使用,訓練了數百人講流利的臺語,對臺灣社會有實質貢獻及深遠影響。

來臺灣這麼久,最愛吃什麼臺灣小吃呢?神父說:「蚵仔煎,還有沙西米」,大家笑說沙西米不是臺灣小吃時,神父風趣地說:「但臺北大街小巷都有,也算是臺灣美食料理了」。隨和的歐神父,連講笑話都臺味十足。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局長藍世聰特別感謝歐神父把年輕歲月都奉獻給臺灣這片土地,救濟貧困、培育青年學子、推動母語文化不遺餘力,是臺灣的驕傲,更是一片臺北最美的天空。

關鍵字:臺味 歐義明 神父 閩南語 說唱 臺灣人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