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楊雅潔介紹她的創作理念與食物模型的難易度 。(攝影/記者范家豪)


【亞太新聞網/記者范家豪/屏東報導】

屏東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研究生楊雅潔,從5月28日至6月1日在林森校區六愛樓中庭展出為期5天的視覺饗宴,作品中探討台灣傳統辦桌文化與體驗,透過食物模型與空間裝置的結合,深入台灣辦桌文化精髓,13道傳統辦桌菜色一上桌,搭配十足台味的背景音樂及帳篷,讓剛好到場參觀的外校學生相當驚豔,紛紛詢問粒粒皆清楚的油飯,和栩栩如生的龍蝦、螃蟹是不是真的?楊雅潔說明創作歷程,強調全部使用樹脂黏土創作,斷斷續續共花費一年多的時間才完成這些作品創作。


▲楊雅潔介紹她創作的紅蟳米糕作品。(圖/記者范家豪)

楊雅潔的創作動機來自兒時與外婆吃辦桌酒席的經驗,將大家熟知的酒席菜帶入展場,彰顯台灣辦桌文化特色,她就像總鋪師一樣,著手一系列的辦桌菜色,從開菜單、設計圖、黏土製作13道傳統辦桌菜,研究過程均以文獻為本,作品以黏土塑造呈現,並搭建棚架佈置展場,觀者可自由進出作品場域中。展覽形式上如同結婚囍宴一般,在宴席結束後,美好回憶仍深植人心。


▲仿真十足的13道傳統辦桌菜色上桌。(圖/記者范家豪)

楊雅潔說,因從小個性內向,小時候外婆好幾次牽著她的手,一起參加宴席,入座後她一直默默地坐著不大敢挾菜,外婆見狀不斷挾菜到她碗裡,關心與照顧之情,溢於言表,讓她相當感恩,後來有機會到日本旅遊,看到各家餐館都有美麗乾淨的橱窗,展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料理,透過仿真的食物模型,直接而簡單地傳遞餐廳的魅力與幸福滋味。


▲師生們扮演賓客開桌享用。(圖/記者范家豪)

於是楊雅潔也嘗試藉由藝術創作手法,重現傳統辦桌文化,並以「台灣辦桌文化之食物模型與實境演示-楊雅潔創作論述」做為其碩士論文題目,碰巧家住台北市的指導教授朱素貞,父親也是總鋪師,從小經常跟著父親到迪化街採買食材,對於傳統辦桌文化有一份特殊情感,在朱老師指導下,楊雅潔把平面繪畫的技巧和媒材,如油畫顏料與壓克力顏料等,運用到食物模型上,過程雖繁瑣,但雅潔很有耐心,在不斷修正下,完成這件作品。


▲楊雅潔扮演總舖師上菜秀。(圖/記者范家豪)

楊雅潔說,市面上常見的食物模型都是以實物去灌模翻製,她完全用雙手創作,從無到有,例如一粒粒油飯,都是用黏土搓出來的,龍蝦和螃蟹的腳及螯每個關節都很耗時製作,難度最高的石斑魚的魚鱗。一年多來參加好幾場宴席,每道菜端上桌時,她都仔細觀察紀錄,最後才選定了13道南部常見的辦桌菜,包括瓜子、海鮮冷盤、清蒸石斑魚、海鮮羹、龍蝦拼盤、烤雞、佛跳牆、筍乾豬腳庫及水果盤等。


▲指導教授朱素貞(拿筷子者)對學生楊雅潔的作品很滿意。(圖/記者范家豪)

朱老師說,台灣傳統辦桌文化記載著的是令人難忘的老味道,從食物模型到整體場域的配置,讓觀者走進藝術也走入文化的印記,雅潔的創作實境演示,正是文化創意的一種高度展現,期許她未來能開發更多的可能性,並拓展至不同的領域。


▲辦桌文化之食物模型與實境演示現場。(圖/記者范家豪)

關鍵字:屏東大學 視覺藝術學系 研究生楊雅潔 樹脂黏土創作 辦桌文化 體驗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