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醫學中心內科部部長郭行道(右二).外科部部長暨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張進宏(左二).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任楊純宜(左一).主治醫師田凱仁(右一)與成功案例55歲陳先生透過衛教攝影展形式表現出肢端肥大症病友的自信美.並同時傳遞肢端肥大症衛教訊息(圖 /奇美醫學中心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鄭順彬/臺南報導】

肢端肥大症是一種生長激素分泌過量的罕見疾病,起因於病人腦下垂體分泌生長素的細胞出現增生或腫瘤所致,據流行病學統計,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口中每年新增3~4個新病例,台灣每年平均新增約60個新病例,平均發病年齡為40歲左右。

肢端肥大會造成病人外觀逐漸改變,包括手部、足部、臉部五官增大等,但因其疾病進程緩慢,故常被誤認是身體的老化現象而忽略,為此今年台灣腦下垂體學會與奇美醫學中心等四家具代表性的醫學中心攜手合作,於108年09月05日至09月17日舉行《大手牽小手擁抱陽光向前走》策展活動,並與國內知名攝影師林炳存跨界合作,拍攝公益病友照,將病友與肢端肥大症奮戰的故事轉化為自信且堅毅的影像,讓大眾看見疾病帶來的外觀改變從未將他們擊垮,他們以樂觀與堅定的態度面對生命挑戰,並透過衛教攝影展形式表現出病友的自信美,同時傳遞肢端肥大症衛教訊息;希望提醒民眾平時對自己外觀多一分留心,若有病兆懷疑應至內分泌新陳代謝科或神經外科就醫,即早揪出肢端肥大症!

奇美醫學中心舉例指出一位55歲陳先生,102年1月初因心悸被送來奇美醫學中心掛急診,經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田凱仁詳細檢查後發現腦下垂體長了一個1.7公分腫瘤,確診罹患了肢端肥大症。確診後由田醫師會診神經外科醫師評估手術切除腫瘤後合併藥物治療,目前狀況已恢復穩定。

奇美醫學中心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田凱仁表示:肢端肥大症造成生長激素(GH)過量後會進一步導致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濃度上升,因此肢端肥大症最明顯的特徵,即病人外貌不正常的肥大或增生,常見的症狀如額頭變寬變高、顴骨變高、鼻子變大、舌頭變大、嘴唇變厚、齒縫變寬、戽斗;以及手腳增大導致戒指戴不下,鞋子尺寸越穿越大、無法做精細動作;也有人因肢端肥大症導致出現聲音低沉、經常性頭痛、呼吸困難、視野變窄、陽痿、過早停經、不孕、性功能障礙等現象。

奇美醫學中心外科部部長暨神經外科主任張進宏解釋,肢端肥大症治療目前第一線以手術為主,目標為移除腦下垂體腫瘤並使類胰島素生長因子正常化,若術後未能緩解會再施以藥物與放射線治療。術後病人須定期回診追蹤,檢查血液中生長荷爾蒙和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I)是否維持在正常範圍,並逐步治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共病。


關鍵字:肢端肥大症 延誤就診 死亡率 平均壽命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