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國中師生將製作的芥菜開箱,並將綠油油的芥菜排出「石光」字樣,一同入鏡。(特派記者張建奎攝)


【亞太新聞網/特派記者張建奎/竹縣報導】

為讓學生了解關西鎮知名的農特產『鹹菜』,石光國中結合生物課程,讓7年級同學種芥菜、踩芥菜、做鹹菜和福菜,落實食農教育及十二年國教、108課綱的精神,師生並與芥菜拍開箱照,綠油油的芥菜排出石光字樣,非常有特色。縣長楊文科肯定石光國中製作鹹菜的課程,讓孩子了解生長土地的風土、自然和美食文化,十分有意義,值得其它學校參考。

石光國中主任廖珮馨表示,學生花了2個多月時間在校園內種植芥菜,沒有農藥、不用化肥,友善環境和自然。蔬菜成長的過程中,學生主動找資料了解不同品種的不同樣貌,藉由互相討論的過程,對植物、對種植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這堂校訂鄉土課程,讓學生首次參與酸菜製作過程,學生親自到菜園採收芥菜,清洗並曬乾之後進行醃製過程,雖然現在都是穿雨鞋、鞋套踩芥菜,但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最傳統、最道地的製作方式,社區媽媽也是前家長會長范棋榕請學生們將腳丫洗乾淨,踩芥菜做鹹菜,學生覺得有趣, 但也有人對赤腳踩酸菜,覺得怪怪的。

石光國中校長張君豪說明,石光國中推動客家文化及食農教育多年,在家長和地方支持下,過去也曾安排金桔、洛神花、桑椹、菜包及客家酸菜等常見客家茶點菜餚的課程,讓石光學生不僅動手實做,也可以品嚐美味佳餚。鹹菜製作課程,讓孩子透過生活化的課程,體悟到前人們的克勤克儉,還有客家知福惜福、感恩的純樸性格。

縣長楊文科指出,關西舊名為「鹹菜甕」,因客家人擅長製作「鹹菜」,與日語「關西」諧音同,在日據時代改名為關西。 關西的鹹菜酸、甘、香,不管煮湯、炒食都有好滋味,是客家料理的主要素材之一。

關鍵字:石光國中.食農教育.『鹹菜』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