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中語資班第11次專題成果發表會,本次主題命名為「意流」。(圖/蕭任峰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蕭任峰/台中報導】

今年是語資班第11次專題成果發表會。本校語資首次成發在2010年首度登場,由中興大學人社中心敦聘教授群指導語資班第六屆同學進行專題寫作。此後參加中央研究院陳志柔教授主持的「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基礎人才培育計畫」(現由國教署承辦),課程安排高一修習「人文社會導論」及「經典閱讀」、高二學習「人社社會專題」,為期兩年的時間進行專題研究與寫作訓練,並於高二下學期發表專題成果,促進高中生及社會各界對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視。為開拓語資班同學的視野,本校也廣邀全國各高中語文資優班及人文社會班同學前來參加發表會,藉此相互觀摩切磋、腦力激盪,增益彼此學習成果。


▲中一中語資班第11次專題成果發表會「意流」。(圖/蕭任峰翻攝)

世界的日常以異於平常的步調進行,各地封城鎖國,百業蕭索。臺灣在風暴中努力站穩腳步,師生們的課堂仍得以持續,由1623的二三子擔綱的「一中語資年度成發」已箭在弦上。他們將本次主題命名為「意流」,除了指向自身意識與情感的流動,亦含藏「一六」的聲音符碼,代表自我定位的意義傳承與遞嬗,於是第十一年的語資成發正式展開。

今年小論文主題有從高中生經驗出發探討「台中一中第三類組學生選組預期與適應情況之研究」、學生使用外送經驗的「美食外送風潮」主題,亦有關注臺中經濟與土地議題的社運人士「以角色理論詮釋林金連先生的生命史」,研究臺灣2020總統大選時三大報社社論的「報社的不同意識形態對其新聞撰寫之影響」。今年有兩篇過去較為少見的比較文學主題:「武俠小說的正邪之辨-以《倚天屠龍記》為參考文本」、「愛倫坡第一人稱謀殺小說之不可靠敘事者呈現」,顯現今年題材的廣度。


▲面對全球化陳木柱校長(中)期許以人文關懷作為未來社會的支點。(圖/蕭任峰攝)

本屆發展的「專題報導」主題切中時事,如探討台生到上海求學現象的「台生上海求學記」、原住民同學以自身返鄉的角度報導「Inner and outer: 花蓮阿美族馬太林部落豐年祭之我思」、關切學習與校園文化的「學思革新」、「校園裡的權力與性別」等專題報導;紀錄片拍攝更是今年首度出現的形式,學生以祖母、母親開始的理髮店紀錄中台灣經濟起飛後的興衰,以及兩代女性之間的親情與摩擦的紀錄片「綉丹髮廊」。

今年成發主題總共有12主題,多樣豐富的面向看見同學們與時俱進的洞察力,及對社會環境變遷的關懷力,要特別感謝今年有更多師長投入指導的行列:除了本校教師之外,感謝台中科技大學林宜欣教授、逢甲大學徐偉傑教授、暨南大學吳若予教授、靜宜大學奚浩教授、東海大學John Shufelt教授、彰師大謝秋蘭教授撥冗指導。指導老師們順應時勢,切合時代脈動的用心教導,使本次成發內容更為豐富,而成發活動種種籌備的設計運作,也展現了師生團隊協同的絕佳默契與執行力。


▲中一中語資班第11次專題成果發表會記者會現場。(圖/蕭任峰攝)

面對全球化下資訊科技與網路的衝擊,陳木柱校長期許以人文關懷作為未來社會的支點,讓我們一起為這群語文資優班同學喝采!期盼透過兩年來的準備歷程,培育出文化底蘊扎實的青年學子,不僅在專業領域出類拔萃,更引領社會邁向穩健豐盈的未來!語資班成發線上直播網址 https://bit.ly/loc_live
 

關鍵字:台中一中 語資班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