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超音波攝影。(圖/記者蔣彤雲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蔣彤雲/新竹報導】

現代人因生活型態改變,飲食習慣日漸西化,台灣女性乳癌發生率越來越多,北榮總新竹分院放射科張尊厚醫師說,其中不乏乳癌病人太晚就醫情形,足見婦女自我檢查比率偏低,他提醒婦女每月定期乳房自我檢查,如摸到可疑腫塊即刻就醫,沒摸到腫塊也應定期做檢查。


▲放射科張尊厚醫師。(圖/記者蔣彤雲攝)

常有醫學長識不足或個性保守女性於摸到乳房腫塊後,不以為意不願就醫,待情況惡化時已錯過治療黃金時間,張尊厚醫師建議婦女每月應定期乳房自我檢查,若摸到可疑腫塊需即刻就醫。

惟乳房自我檢查雖有助於早期發現乳癌,但是仍不及透過乳房X光攝影及乳房超音波等影像檢,乳房X光攝影及乳房超音波能偵測觸診無法發現的零期或第一期乳癌,進一步降低死亡率,相較於歐美,台灣雖屬乳癌低發生率地區,但是婦女或因醫學長識不足或因個性保守,於摸到乳房腫塊後,不以為意不願就醫,,待情況惡化時已錯過治療黃金時間,因此進行乳癌篩檢以及做對檢查,刻不容緩。

張尊厚醫師說,基本上若有危險因子的婦女,35歲起便應接受醫師檢查,依個人狀況安排乳房超音波或乳房X光攝影,一般40歲以上做第一次乳房X光攝影,而後以超音波及X光攝影交替檢查,50歲以後篩檢則以乳房X光攝影為主,若乳腺呈緻密特徵,則建議同時加做乳房超音波檢查。

當乳房X光攝影出現密集的微小鈣化點或超音波有不規則邊緣腫塊、或其他疑似癌變特徵時,則應以組織切片檢查來做確診為佳,密集的微小鈣化點是以X光攝影導引方式組織取樣,超音波所見的不規則邊緣腫塊須以超音波導引做組織取樣,並送組織病理石蠟切片染色,再由病理科醫師判讀。

張尊厚強調,乳房超音波檢查不易觀察到密集的微小鈣化點特徵,是超音波的死角,若以超音波檢查追蹤易誤判,這是乳癌篩檢上醫師容易疏忽的地方,相對地,密集的微小鈣化點特徵是乳房X光攝影的強項,微小鈣化點的追蹤必須由X光攝影檢查來做,超音波檢查不可替代(有誤診風險),相同地,影像導引組織取樣也應選對方式才有準確性,何種檢查能清楚看到異常特徵,變用該項影像檢查做導引最為合適。

張尊厚醫師分析乳癌的危險因子如下:高危險群包刮一側乳房得過乳癌、特殊家族史、乳房切片有不正常細胞增生現象,次高危險群包刮母親或姐妹得過乳癌、卵巢癌及大腸癌患者,略高危險群包刮第一胎生育在三十歲以後、未曾生育者、停經後肥胖、子宮內膜癌患者、胸部放射線治療、長期口服避孕藥、長期補充女性荷爾蒙
、過量飲酒、初經在12歲以前、停經在55歲以後。


關鍵字:北榮總新竹分院 張尊厚醫師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