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耳機聽音樂易造成聽力損傷-郭綜合醫院職業醫學科廖再緯醫師。(Film/記者吳玉惠拍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吳玉惠/台南報導】

職業性聽力損失是勞工族群最常見職業引起之傷害,郭綜合醫院職業醫學科廖再緯醫師舉案例分享:50 歲男性,於螺絲工廠擔任機台操作人員 24年,平時沒有佩戴耳塞習慣,耳朵常有嗡嗡聲的耳鳴,最近半年常常尖銳的聲音聽不清楚,因年度噪音特別作業檢查異常,至職業醫學科門診確認是否為職業疾病,因無其他噪音暴露及相關病史,經現場訪視,噪音約為 90 分貝,確認為職業相關,判定為四級管理個案。其後與公司討論加強耳塞使用,定期追蹤聽力無特別變化。


▲郭綜合醫院職業醫學科廖再緯醫師。(圖/記者吳玉惠拍攝)

廖再緯醫師指出,聽力損失(Occupational hearing loss)是長期暴露在高噪音工作環境下,導致耳蝸的毛細胞受損,所造成的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失。噪音工作所引起的聽力損失是最常見的職業病之ㄧ,而職業性聽力損失是一個不可逆且緩慢的進程,往往發現的時候都已經非常嚴重,對生活造成極大之困擾。

人類說話的頻率主要在五百赫茲到二千赫茲之間,如果在此頻率的聽力明顯異常,會導致生活上語言溝通有障礙,進而造成所謂聽障。廖再緯醫師表示,一般職業相關噪音性聽力損失,剛開始受損的範圍是在語言頻率區外,如在三千、四千赫茲,日常生活上的語言交流不會有明顯的影響,只有在部分高音聽不清楚,沒有特別感覺。由於噪音暴露導致的聽力損失初期自高頻區段開始,隨著傷害的時間延長,聽力損害由高頻逐漸向低頻擴展,才會影響語言聽力。故勞工在早期不易注意到,直至察覺時聽力閥值已變大,聽力受損已嚴重。


▲噪音暴露環境判別標準。(圖/記者吳玉惠拍攝)

潛在性噪音暴露職業非常之多,廖再緯醫師說,在台南、高雄地區有幾個職業類型要特別小心,例如:金屬冶煉工廠(金屬回收、熔煉加工);金屬產品製造加工(螺絲螺帽、汽機車零件相關、沖床);紡織作業(紡紗、織布等作業);營造作業;航空器維修(飛機直升機引擎);衛生用品相關(衛生紙、尿布、衛生棉製造);印刷業等。依照法規,噪音作業區須有明確標示告知,(如圖),勞工朋友進入該標示之區域時,須配戴好聽力防護具(耳塞、耳罩),並且全程配戴,避免噪音造成之聽力傷害。

聽力防護具主要有兩種,耳塞及耳罩。耳塞的特點有:1.便宜且方便替換。2.體積小且容易攜帶。3.不影響頭部活動。4.適合於高溫潮濕之作業環境。5.可搭配耳罩使用。耳罩的特點有:1.有耳道疾病者適合使用。2.可重複使用。3.體積大不容易遺失。4.可阻絕部分骨傳導噪音。5.容易清潔保養。6.容易稽核。配戴防護具的時候需要注意事項如下:配戴後需要自我檢測防音效果,配戴後常如有鬆脫情況,需重新配戴。長期使用防護具,其橡膠及軟墊會有老化現象,影響其防音效果,需時常更換,至少15天需更換一個耳塞。有耳道疾患者不適合配戴耳塞,配戴時注意手部清潔,防護具為個人物品,避免共用;在不同作業環境之下,可以選擇比較適合之聽力防護具,全程配戴避免職業性聽力損失的發生。

廖再緯醫師提醒,由於職業性聽力損失是勞工族群最常見職業引起之傷害,而且職業性聽力損失為不可逆的傷害,無法治療,預防的唯一方法就是確實配戴聽力防護具,並且於噪音作業環境勞工須每年接受檢查,以期早期發現傷害,並且加強控制,避免傷害的發生。


廖再緯醫師
現任:郭綜合醫院職業醫學科暨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經歷: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職業醫學科兼任主治醫師
講題:勞工朋友最常見職業疾病-職業性聽力損失

關鍵字:郭綜合醫院 廖再緯醫師 職業性聽力損失 聽力防護具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