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早晚溫差大,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提醒民眾注意秋季好發疾病,如鼻過敏、上呼吸道感染、腸胃腹瀉等。(圖╱記者孔亮云翻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孔亮云╱彰化報導】

最近早晚溫差越變越大,身體易著涼,鼻過敏、上呼吸道感染、腸胃腹瀉等秋季好發的疾病紛紛出籠,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提醒民眾,不只要小心感冒,也注意腸胃著涼,最好不要再喝冰水冷飲,身體若要進補,可以慢慢採取冬天進補的方式,但天氣不冷就要降低補藥的分量,以降低熱性。


▲張煒東中醫師表示,近年來氣溫容易變化劇烈,民眾除了小心感冒,若要進補也要注意進補量宜隨著氣溫而增減。(圖╱記者孔亮云翻攝)

張煒東說,這幾年天氣的忽冷忽熱越來越嚴重,一天之內溫差變化很大,所以,很多疾病會在不應該發生的季節發生,舉例來說,往年冬季搔癢症的患者,今年在秋天就開始有些微的症狀出現,而往年秋天幾乎沒有中暑的案例,今年秋天也出現了,所以今後要注意的不單是節氣的問題,還要留意身體因溫差所造成的影響。


▲以羊肉爐為例,在天氣沒有很冷時,中藥包的劑量就要減半以上,依照天氣溫度的變化來調整,最好要加入大量的青菜,這樣可以減緩補藥的熱性,又達到補養的效果。(圖╱記者孔亮云翻攝)

張煒東表示,最近門診有很多民眾因鼻過敏、上呼吸道感染感染而求診,因為早晚變冷,水氣凝結成露,而白天一樣高溫,因此空氣中的水分更少,更乾燥,古人稱為「秋燥」,當呼吸道的黏膜變乾燥後,抵抗力降低,容易發生過敏的發炎反應。天氣無法改變,但可從行為改變,像是晚上將冷氣溫度調高,電扇也不要對著身體吹,這可以減少著涼的機會,也可以減少關節痠痛或舊傷發作,或是肌肉僵硬不慎拉傷。

張煒東指出,秋季好發的疾病還有腸胃腹瀉,通常是因為夏天吃太多冰品導致腸胃功能不佳,還有人到了秋天還是繼續喝冷飲、吃涼性的瓜果類食物,而涼性食物會讓胃腸功能出現問題,造成腹痛腹瀉的情況,古人說「秋瓜壞肚」就是指這個。

張煒東最後也提醒喜歡進補的國人,在中秋之後的補養,可以慢慢採取冬天進補的方式,但是進補量不要太強,以羊肉爐為例,在天氣沒有很冷時,中藥包的劑量就要減半以上,依照天氣溫度的變化來調整,最好要加入大量的青菜,這樣可以減緩補藥的熱性,又達到補養的效果;燒酒雞的酒水比例,酒的部分要減少,甚至麻油可以不經過烹煮的過程,只要在最後添加即可。進補方式的調整,要隨著天氣的變化來改變,萬一太熱性,反而會造成睡不好、口乾舌燥、嘴破、便秘等身體上火的情況。

關鍵字:溫差 疾病 感冒 進補 中醫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