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肉瘤放射治療-成大醫院放射線腫瘤部 鄭詠仁醫師。(Film/成大醫院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吳玉惠/台南報導】

78歲女性右側大腿有約20公分大的腫瘤,合併腹股溝淋巴腫大,腳水腫得厲害,且疼痛嚴重影響了行走。因患者年紀稍大,加上血小板過低而暫緩開刀,先接受術前的放射線治療。經4週的放療後發現腫瘤明顯縮小,與病友討論後,決定持續治療至6週滿再評估手術。成大醫院放射線腫瘤部鄭詠仁醫師表示,在完成治療後4週做磁振造影檢查,已看不到明顯的腫瘤,因而暫緩手術並持續密切追蹤,後續將再詳細評估開刀的必要性。

鄭詠仁醫師表示,放射線治療分為手術前放療及手術後放療。術前放療的精神主要在先縮小過大或不好開刀的腫瘤,以減少手術範圍,並降低手術難度。相較術後放療,術前放療的優點還包括:放療範圍較小、治療劑量較低、整個療程較短,晚期造成肌肉纖維化的機會也較低;但有可能會讓手術後的傷口癒合較慢。術後放療則是在確認術後病理組織型態或手術邊緣不夠乾淨下才執行,如無特別高的復發風險,可能可免除做後續的放療。


▲成大醫院放射線腫瘤部鄭詠仁醫師。(圖/記者吳玉惠拍攝)

台灣1年新診斷的惡性肉瘤病例約600人,發生率占癌症的1%,最常被發現的原因是摸到皮下不明的腫塊,且大部分是不會疼痛的;但往往因不特別注意,通常等到腫瘤壓迫到神經感到疼痛才就醫。惡性肉瘤可以發生在肌肉、骨骼、神經、血管或脂肪組織等全身所有地方,而最好發、也最常被發現的是在手腳四肢。不過,鄭詠仁醫師也指出,摸到腫塊的良性可能性還是占大多數,因此還是盡速至醫院就醫檢查確認。

惡性肉瘤至少有50種以上的分類,治療方式也會因不同組織型態而有不同的治療方法。以最常見的四肢惡性肉瘤為例,開刀是治療首選,但為極力降低復發率,在過去可能需要截肢。然隨著醫療演進,肢體保留方式切除加上輔助性放射線治療已經成為首選之一,患者不僅能保留肢體,同時也能保有很高的治癒率與無復發的機率。

鄭詠仁醫師指出,惡性肉瘤只要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並早期治療,治癒的成功率非常高;而放射線治療並不可怕,治療過程也不太有任何感覺,醫師也會密切注意有無副作用的產生。成大醫院骨肉瘤團隊,結合外科、病理、影像、血液腫瘤及放射腫瘤的專家,提供病友最佳的治療方式與最好的照護品質。


鄭詠仁醫師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
       2014/08-2017/07 成大醫院放腫部住院醫師
       2017/08-2018/07 成大醫院放腫部總醫師
       2018/08-迄今 成大醫院放腫部主治醫師
現任:成大醫院放腫部主治醫師
專長:臨床惡性腫瘤治療學、放射線治療學、頭頸癌、骨肉腫瘤、腸胃道癌
講題:惡性肉瘤放射治療

關鍵字:惡性肉瘤 放射治療 成大醫院 成大醫院放射線腫瘤部 鄭詠仁醫師 成大醫院骨肉瘤團隊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