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藝術家蒲浩明、國立臺灣美術館長梁永斐、文化部長李永得、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黃土水家屬林麗純及臺灣藝術史研究學者李欽賢,一同開箱黃土水作品〈山本悌二郎〉胸像。(圖/蔡明智翻攝)


記者蔡明智/台中報導

台灣現代美術重要雕塑家黃土水(1895- 1930)是台灣第一位到日本東京美術學校研習西洋雕塑的近代雕塑家,也是第一位入選日本官方展覽會帝展的臺灣人。黃土水留存於日本新潟縣佐渡市的作品〈山本悌二郎〉石膏胸像,在定居佐渡市的台灣舞蹈家若林素子(張素真)穿針引線之下,於109年5月完成協議書簽署,佐渡市政府同意將〈山本悌二郎〉胸像石膏雕塑出借3年給國美館進行修復、翻製原作典藏及規劃展覽。

國美館長梁永斐表示,重建臺灣主體性的藝術史是國美館的重要使命,而越在地化、越主體性,就越能展現臺灣文化的強大,進而推動全民美學。此次〈山本悌二郎〉胸像由國美館委託的專業藝術品包裝運輸公司在去年12月14日在漫天風雪中運送上最後一班船,12月21日經東京安全抵達國美館,恰逢黃土水逝世90週年紀念日,別具紀念意義。未來三年將對胸像進行修復、翻製與研究典藏,也期待未來能夠尋回更多佚失在外的臺灣藝術家作品,更完整臺灣藝術史。


▲國美館長梁永斐表示,重建臺灣主體性的藝術史是國美館的重要使命。(圖/蔡明智翻攝)

黃土水以人體、人像客觀寫實的再現塑造手法,表現西方古典精神雕塑風格,拉開臺灣新美術運動的序幕,其致力於臺灣風土之美發揚,推動臺灣美術的發展,影響後世深遠。國美館典藏有〈水牛群像〉及〈釋迦出山〉等2件原件翻製作品,其中黃土水最後遺作國寶〈水牛群像〉是以淺浮雕的技法創作大型雕塑,描繪臺灣傳統農村牧童與水牛閒緻之景,常設於國美館大廳,是來館者第一件接觸到的國美館典藏品。


▲黃土水最後遺作國寶〈水牛群像〉描繪臺灣傳統農村牧童與水牛閒緻之景,常設於國美館大廳。(圖/蔡明智翻攝)

黃土水生前為藝術創作也為謀生,在創作之餘接受許多日本仕紳製作胸像或銅像的委託工作,例如出身佐渡市曾擔任日本農業大臣及參與規劃設立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台糖前身)並擔任總經理,建置規劃臺灣第一所新式製糖工廠(高雄橋頭糖廠),與臺灣糖業歷史淵源深厚的政治家山本悌二郎。

目前共有四件黃土水的人物雕像作品留存日本,包含1927年〈山本悌二郎胸像〉(石膏)、1928年〈山本悌二郎銅像〉、1929年〈高木友枝銅像〉,以及1930年〈安部幸兵衛胸像〉。其中〈高木友枝銅像〉、〈安部幸兵衛胸像〉已於107年捐贈彰化高中,〈山本悌二郎胸像〉及〈山本銅像〉現存於日本佐渡市。


▲佐渡市政府將〈山本悌二郎〉胸像石膏雕塑出借3年給國美館進行修復、翻製原作典藏及規劃展覽。(圖/蔡明智翻攝)

國美館長梁永斐特別感謝旅日若林素子老師自108年起便熱心協助本案,兩年間先後拜訪前任市長山浦基裕及現任市長渡邊龍五,促成本次的合作案。今年受到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文化部、國美館人員無法親往佐渡市,由駐日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謝長廷與文化部駐日文化中心主任王淑芳在10月間前往拜會佐渡市長渡邊龍五,對於日方積極促成〈山本悌二郎胸像〉返臺表達謝意。佐渡市長渡邊也肯定文化部及國美館對於文化資產保存及修復的規劃與用心,希望藉此開啟臺日更多元交流的機會。

關鍵字:黃土水 佐渡市 山本悌二郎 若林素子 張素真 國美館 梁永斐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