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有年輕化趨勢,但至今發病原因仍然不是很清楚,可能與遺傳、毒物或蛋白質沉積、退化等因素有關,員生醫院神經內科葉宗勲主任說,只要按時服藥與適度運動,病情是可以控制的。(圖╱員榮醫療體系提供)


記者孔亮云╱彰化報導

日前報載歌手詹雅雯罹患帕金森氏症,使得這個話題又引起了許多關注。才半百的年紀為什麼會患病?這不是老年人才會有嗎?帕金森氏症會不會變笨?得到這個病該怎麼辦?


▲帕金森氏症危險因子包括年齡、性別、遺傳因素和家族史,其他則有頭部外傷、化學物質、毒素、重金屬、有機溶劑、藥品、抽煙等。(圖╱員榮醫療體系提供)

員生醫院神經內科葉宗勲主任表示:帕金森氏症源起於19世紀英國醫師帕金森(James Parkinson)的研究發現而命名,是除了阿茲海默病之外最普遍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以行動障礙為主。病患身體會不自主發抖、肌力減退、走路向前彎曲等,但對於時間、場所或人物並無分辨障礙,但是現代醫學愈見進步、人的壽命延長,約40%的帕金森氏症患者晚期會合併失智症,出現大腦認知障礙,因此很多人把帕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病搞混。拳王阿里、教宗保祿二世、好萊塢影星米高福克斯以及台灣音樂教父李泰祥等知名人士,都是帕金森氏症的患者。


▲榮醫療體系與衛服部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創辦之「樂智小學堂」與「醫事C據點」,提供長者活動與健腦的場所。(圖╱員榮醫療體系提供)

據衛福部統計,台灣目前有超過4萬人為重度帕金森氏症患者。葉宗勲醫師指出,帕金森氏症的發病原因目前醫學上仍然不是很清楚,可能與遺傳、毒物或蛋白質沉積、退化等因素有關,若自病理上觀察,帕金森氏症病人「中腦的黑質神經細胞」快速退化,無法分泌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多巴胺缺乏之下,導致無法有效傳達大腦下達的指令。帕金森氏症危險因子有年齡、性別、遺傳因素和家族史,其他則包括頭部外傷、化學物質、毒素、重金屬、有機溶劑、藥品、抽煙等。


▲專業醫療團隊帶領長者活動強化筋骨,進行健康管理,讓家中照顧者能得喘息之時間與空間,以減輕照顧者負荷。(圖╱員榮醫療體系提供)

此外,感染因素也漸漸浮出檯面,目前帕金森氏病被認為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導致的。細菌或病毒感染已被提議為潛在的危險因素,儘管並不完全一致,但仍存在支持流行病學和基礎科學證據支持其作用。例如,長庚醫院以台灣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C肝患者經干擾素治療,罹患帕金森病的機率比沒治療者少36%,間接證明C肝可能是帕金森病危險因子之一,這是重大發現,也使台灣醫療對全球人類健康之貢獻再添一筆。不止是C肝病毒,幽門螺旋菌、馬拉色菌、肺炎的患者可能使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增加。

若發現有顫抖、僵硬、運動遲緩、姿勢不穩、書寫障礙、溝通障礙等,可能就是帕金森氏症的徵兆,患者往往會先尋求復健科、骨科等科別治療,往往因此無法即時對症下藥,導致延誤治療時間,這種症狀治療方式主要以藥物為主。

葉主任表示,曾有一對老夫妻幾乎同時被診斷罹患帕金森氏症,但是老太太不願服藥,但老先生謹遵醫囑,定時服用藥物,三年之後,老太太因為帕金森氏症末期導致併發症過世,但老先生至今仍堅持服藥。帕金森氏症雖無法痊癒,但可控制症狀,除藥物外,規律的運動也有助患者復健,像是慢跑、游泳、伸展運動、太極拳、跳舞等等,其中太極拳、跳舞能增加心肺功能及改善平衡能力,國外已有相關文獻。可以考慮從事這些運動,幫助舒緩症狀、提升生活品質,只要按時服藥與適度運動,病情是可以控制的。

當家中出現這類患者時,家人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共同陪伴活動可以延緩病情而且減輕照顧的壓力,若家屬有照顧上的困擾,可以參考員榮醫療體系與衛服部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創辦之「樂智小學堂」與「醫事C據點」,提供長者活動與健腦的場所,由專業醫療團隊帶領長者活動強化筋骨,進行健康管理,讓家中照顧者能得喘息之時間與空間,以減輕照顧者負荷。

關鍵字:帕金森氏症 高危險群 運動 長照據點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