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國中藉由仰望基金會「一身好本領人才培育計畫」經費挹注,利用假日時間聘請專業的教師群指導,讓學生透過「在地農產特色」結合「飲食文化傳承」的技藝課程,實踐在生活的環境中。(圖╱記者孔亮云翻攝)


記者孔亮云╱彰化報導

「給孩子帶得走的能力」一直是幾波教育改革中不變的軸心概念,除了學校課業的學力之外,有些孩子更擅長「動手做」的能力!二水國中的師長發現部分學生們這些獨特的特質後,利用每週六上午聘請專業師資,讓學生們學習將二水在地食材變化成一道道佳餚美食,把所學的技能變化成美味的時令餐盒,送到社區給爺爺奶奶及長輩們,為長者們營造了美好溫馨的午餐時光。


▲學生們一大早在家政教室雀躍地備料、烹調、備餐。(圖╱記者孔亮云翻攝)

少子化浪潮襲擊台灣社會多年,教改倡論以「多元發展」、「適性揚才」去發展每個孩子的潛能,二水國中的老師們觀察部分孩子們具有「動手操作」、「團體合作」的特質,比課堂學習或紙筆測驗能有更好的表現。校長陳靜宜和輔導主任為了幫這些學生們搭建一個展現自信的舞台,向仰望基金會申請了「一身好本領人才培育計畫」經費挹注,利用假日時間聘請專業的教師群到校,逐一指導學生們將二水鄉當地農特產變化成美味可口的佳餚,學生們在半年多的手作課程中,不但學習到烹調的技能、料理的知識、合作的重要,更累積了自信心!於是在輔導主任李文雄的規劃和林宏軒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一大早在家政教室雀躍地備料、烹調、備餐,然後將美味的時令餐盒,親自送到源泉社區長者的食堂餐桌上。


▲學生們用二水珍珠芭樂做成的「芭樂塔」當飯後甜品。(圖╱記者孔亮云翻攝) 

「哇!今天太幸福了!能吃到孩子們做的便當」社區阿公阿嬤們連聲稱讚!這份時令餐盒不但運用在地生產、友善耕作、具有產銷履歷的三光米台農82號做成薑黃飯,還有二水麻糬茄做成的「茄香打拋豬」,「韭菜花炒櫻花蝦」,二水白玉苦瓜作成甘味的「苦瓜味噌湯」,以及二水珍珠芭樂製成的「芭樂塔」做為飯後甜品,不但非常下飯,而且頗富南洋風味,得到長者們的一致好評!學生們也用靦腆的笑容回應了阿公阿嬤的稱讚。


▲製做完美味的時令餐盒,再親自送到源泉社區長者的食堂餐桌上。(圖╱記者孔亮云翻攝) 

源泉社區理事長賴昭旭稱許學生們能將平日所學回饋鄉里,讓社區的長者感受到年輕孩子的熱情和用心,是最好的代間互動。二水國中帶領孩子走出校園,展現帶得走的能力,讓學生透過「在地農產特色」結合「飲食文化傳承」的技藝課程,實踐在生活的環境中,陳靜宜校長指出,找到學生的特質,幫助他們願意「自主」動手學習、經由與同儕及社區人士的「互動」,就能創造出「共好」的學習成果;也是十二年國教要培育下一代的目的!

關鍵字:廚藝 技能 教育 團體合作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