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中醫師(左)、陳月玫藥師(右),籲請民眾重視慢性腎臟病與糖尿病用藥,保腎顧健康(衛福部苗栗醫院提供)


記者鍾文和/苗栗報導

77歲陳爺爺10多年前就診斷出患有糖尿病,卻不以為意。2年多前經由診所轉介至衛福部苗栗醫院腎臟科門診檢查,後來因自覺無特別不適,沒有繼續看診追蹤腎功能。而在診所拿血糖藥,也是斷斷續續,未按時吃,因此血糖高高低低,糖化血色素甚至高到12%;直到最近開刀換膝關節,骨科醫師提醒其腎臟功能差,且陳爺爺自覺食慾差、噁心、疲倦,實在受不了,才再重返腎臟科看診;經檢查發現其腎絲球過濾率(eGFR):10(<15屬於慢性腎臟病第五期),需準備進入透析階段,且腎功能已無法恢復,令他悔不當初,相當懊腦沒有好好配合服藥及追蹤治療。

衛福部苗栗醫院腎臟科主任吳文中醫師指出,糖尿病、高血壓及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疾病,若無良好治療控制,日後皆有可能引起腎臟功能損害,導致腎臟病變;尤其是罹患糖尿病10年以上,若未積極控制血糖者,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會產生腎臟功能減退現象,而洗腎病人約有51%患有糖尿病。因此為避免或減緩腎功能下降,有這些慢性疾病者,一定要配合醫師診療及用藥治療,方能保護腎臟。

吳文中主任表示,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為空腹血糖:80-130 mg/dl,飯後血糖:80-160 mg/dl,糖化血色素<7%。早期的介入治療,積極控制血糖有助於減緩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腎臟病變的危險。

部苗陳月玫藥師進一步說明,血糖高若未能有效控制,就像是人體全身血管浸泡在糖水中,久而久之將造成腦中風、眼部、心血管、腎臟及足部等血管病變的併發症,因此控制血糖能防止血管病變,非常重要。

調控血糖的藥物作用大致分為三種:一、增加胰島素:(1)藉由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如磺醯尿素類、美格替奈類及二?基??抑制劑等藥物。(2)直接補充胰島素,如胰島素注射劑。二、降低胰島素抗性: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如胰島素敏感劑,雙胍類metformin。三、降低葡萄糖的濃度:抑制葡萄糖的再吸收,如阿爾發葡萄糖??抑制劑、GLP1(注射)及SGLT2抑制劑。

胰島素大約有三分之一是由腎臟代謝,若是慢性腎臟病人因腎功能下降,將會造成胰島素及口服降血糖藥物之清除率下降的半衰期增加,再者腎臟糖質新生的能力受損,無法及時供應足夠的葡萄糖,更容易造成低血糖的風險。因此在慢性腎臟病患使用降血糖藥物治療時,需密集監控血糖,並且隨著腎功能的改變,適度調整藥物劑量。

部苗院長李明輝醫師表示,血糖與身體血管有密不可分的影響力,血糖控制不佳可能產生血管併發症,鼓勵慢性腎臟病友們,應配合醫師的專業評估與藥物的治療控制血糖,經常量測血糖,才能保腎顧健康。

關鍵字:輕忽糖尿病 未積極治療控制 老翁腎臟病變需洗腎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