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明成/高雄報導

 

高雄市佛陀紀念館昨天推出「美麗廣西.偶藝新傳專場演出和五彩八桂民族服飾文化展」,透過表演藝術及各民族服飾文化,讓台灣民眾與廣西對話,感受廣西傳統民族文化所散發的魅力風釆。


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財團法人人間文教基金會主辦,廣西木偶劇團、廣西民族博物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共同舉辦美麗廣西,昨天開幕。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廣西台辦、文化廳人員邀請高雄市議會秘書長陳順利、市議員、大樹區、大寮區里長和地方人士等多人與會,場面熱鬧。偶藝新傳專場在佛館大覺堂演出,免費索票觀賞,演出日期為五日至七日、十日至十二日,每日兩場。表演節目有:人偶敦煌古典舞、大型神話木偶劇、木偶芭蕾舞劇、人偶舞蹈、變臉魔術、提線木偶表演、雜技等。

五彩八桂民族服飾在佛館本館二樓第四展廳展出,五日起展至八月九日。中國大陸廣西壯族自治區,世代居住的族群有壯、漢、瑤、苗、侗、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十二個民族,是中國擁有最多的少數民族人口之區域。

廣西民族刺繡相當特別,可分為挑花繡、針繡、剪紙繡和補花繡。挑花繡又稱「挑織、架子花、十字繡」,按布紋經緯線交織點,用彩色絲或棉線絲,針繡出各類圖案。補花繡又稱「布貼繡」,用各種不同的色布邊料或碎塊剪貼於服飾底布,再扣針鎖沿,並按布貼上的花紋,用不同針法進行細部加工,增加貼布的牢固性和裝飾性。

廣西民族自古有「好五色衣裳」的習尚,喜在領口、袖口、胸襟、衣角、裙邊、褲腳等部位,裝飾精美別緻的花紋圖案。除了美化之外,這些圖案有的作為族群標志,有的作為性別、年齡和婚姻狀況的象徵,也可反映民族的歷史。廣西各民族因生活環境、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審美意識相異,其服飾樣式和風格也各有特色。

 

關鍵字:美麗廣西  佛陀紀念館 展魅力 風釆 亞太新聞網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