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任青莉/台北報導

教育部昨日舉行邁向頂尖大計畫成果發表會,由教育部政務次長陳德華主持,此次以「紮根基礎科學.躍昇國際舞臺」主題,共有交大、興大、央大、中山大等14所頂尖大學共同發表基礎科技的成果,同時現場展出各項成果。

中大團隊自製研發電離層探測儀「太空魔方」,可蒐集電離層資訊,有助於通訊研究和地震預報,體積僅4公斤,是全球最輕最小,可替衛星發射省下數百萬費用報導,預計明年隨著台灣的福爾摩沙衛星五號登上太空。

中山大學團隊則研發抗菌可電控針療裝置,並與中醫診所合作,應用在乾癬等皮膚病患者的治療上。中山大學團隊成員、博士生顏仲崑表示,中醫診所在治療乾癬等皮膚病患者時,會需要使用採血針,而團隊研發智慧型針療裝置,可連續性的控制出針頻率和力道,大幅縮短療程時間,也降低醫療人員職業傷害,並防止病患二次感染。

還有中興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紀凱容所領導的生物物理學團隊,探究生物面對生存挑戰所演化出的解決之道,團隊利用自行研發的附著力量測器和顯微攝影技術,記錄微附著毛在水中的吸附力與附著過程。此項跨領域科學研究成果,除揭開昆蟲在水中附著的力學奧祕外,亦能被運用於設計水下使用的長效微型吸盤及快黏快拆的膠帶。

交通大學李遠鵬院士研究團隊利用自行組裝的第二代步進式傅式轉換紅外吸收光譜儀偵測到庫利基中間體CH2OO的紅外光譜,得知此分子具兩性離子特質,而非雙自由基,與理論計算(該校魏恆理團隊合作)相對照,其精確預測其振動頻率及紅外吸收強度,均與實驗結果極為一致。論文發表於2013年國際頂尖的「科學(Science)」期刊。

 

 

關鍵字:邁向 頂尖 展成果 教部 肯定14校  亞太新聞網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