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園別館。(圖/記者許仲洲拍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許仲洲/花蓮報導】

松園別館因曾植有百株琉球松而得名,面積7,259 平方公尺,為花蓮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日治時代建築物。園區內綠草如茵,松園別館的地理位置優越、位處制高點,可俯瞰花蓮港及太平洋美景,是許多外地遊客來到花蓮必遊的景點之一。


▲松園別館可俯瞰花蓮港及太平洋美景。(圖/記者許仲洲拍攝)

松園別館附近松林成蔭,位在美崙山的松園擁有制高點的地理優勢,視野良好,加上滿天茂密的松樹枝葉,讓這棟灰色建築更是顯得隱密。松園別館興建於1943年,由於背山面海、視野寬廣,可目視整個花蓮港、南機場、美崙溪入海口及太平洋,位置極佳,具有天然制高點優勢,可輕易掌控出入海面的船隻及機場航機起降。松園別館是日治時期花蓮港兵事部辦公廳,為軍事指揮中心,也是因應日本帝國擴張的戰爭動員需要,而出現的軍事徵集、招募的機構。


▲2008年起每年在松園別館舉辦「太平洋國際詩歌節」。(圖/記者許仲洲翻攝)

2008年起每年11月舉辦的「太平洋國際詩歌節」,邀請各國的詩人共同吟詠詩歌,分享喜愛的作品,為花蓮地區增添的藝文之美,使松園成為全台矚目的詩文重鎮。



▲講座、展覽、表演藝文活動。(圖/記者許仲洲翻攝)


▲松園別館展示席慕蓉的作品。(圖/記者許仲洲拍攝)

松園別館曾一度荒廢,後來經行政院退輔會重新整修,於2004年正式對外開放。松園別館不定期辦理多場講座、展覽等藝文活動,透過每季陳列不同類型如文學、自然、行腳等內容,讓入園民眾深入認識花蓮這片土地。館長羅曼玲說,松園別館包括歷史人文、自然生態與空間特色,館區挑選多張老照片,懸掛在各角落的作今昔空間對照,漫步在園區中可以悠閒欣賞美景,還可以看到當年日軍躲避轟炸的防空洞。



▲松園別館為二層樓的仿洋式拱廊建築。(圖/記者許仲洲拍攝)


▲松園別館一、二樓設有歐式拱廊。(圖/記者許仲洲拍攝)


▲松園別館室內日式講究通風效果的木窗與拉門氣窗。(圖/記者許仲洲拍攝)

松園別館為二層樓的仿洋式拱廊建築,外觀較簡樸,只講求堅固實用,其外牆為混凝土原色,一、二樓設有歐式拱廊,屋頂則使用日式屋瓦,為東西合併的建築風格。 一踏入松園別館,松林成蔭,混凝土原色的建築物,就隱身在濃密的松林中,大片高聳參天的松林與別館的歷史建物相互映襯,更顯其濃厚人文歷史氛圍。


▲松園別館館長羅曼玲。(圖/記者許仲洲拍攝)

松園別館館長羅曼玲指出,園區內老松31棵,養護費用頗高,營運團隊努力經營,期盼打造一個花蓮特有的人文、生態、歷史優質空間,這些老松均為列管老樹,屬於公共財,需要大家一起來關心維護。


▲松園別館館長羅曼玲表示百年老松為列管老樹屬於公共財需要大家一起來關心維護。(圖/記者許仲洲拍攝)


▲樹醫在每棵受病蟲害的松樹上吊點滴。(圖/記者許仲洲拍攝)

松園別館百年老松有31棵,每年12月轉換季節時, 都會受到松材線蟲侵害,館方請樹醫前來診斷,在每棵樹上吊點滴,松材線蟲萎凋病是由松材線蟲所引起,其媒介昆蟲是松斑天牛,發病初期由松針基部往上擴展,逐漸蔓延到其他枝條,終至全株枯萎死亡。


▲松園別館因植有琉球松而得名。(圖/記者許仲洲拍攝)


▲自來水廠的琉球松。(圖/記者許仲洲拍攝)

松園松樹品種為琉球松,學名:Pinus Luchuensis Mayr。於民國10年首次渡海來台,據說當時日本人為了在台灣發展林業,採了毬果到台灣試種,由於琉球松具有抗鹽耐風定砂的特性和功能,初來乍到的首批琉球松即種植 在靠海的恆春和花蓮市,果然在兩處的環境適應良好。於是陸續有少批毬果再被引進台灣育苗種植,園區松樹皆由樹齡十歲以上小樹移植,栽種至今樹齡均超過百歲。


▲松園別館巨型昆蟲蝗蟲模型。(圖/記者許仲洲拍攝)


▲松園別館巨型昆蟲天牛模型。(圖/記者許仲洲拍攝)

松園別館前方有成林老松,後方有巨大矽膠昆蟲,栩栩如生,活潑豐富了園區內涵,獨角仙、螳螂、蝗蟲、糞金龜、天牛、螞蟻、瓢蟲、螢火蟲等,總會讓小大朋友樂得合影留念。



到松園別館,如從花蓮火車站出發,騎乘機車或開車,約15分鐘抵達。自行車約40分鐘,步行約60分鐘。大眾運輸「搭公車」:花蓮客運「北線公車 1126、1129、1132、1133、1136、1141 」往『美崙』方向站牌請在「松園別館」站下車,每班車約間隔一小時車次,洽詢專線 03-8338146~8,松園別館門票全票60元,半票30元(門票可全額折抵紀念品店、餐廳之消費)。地址花蓮市松園街65號,電話:03-8356510營業時間:09:00-18:00,每月第二為休館日。

關鍵字:松園別館 百年老松 花蓮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