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結盟慈濟大學,共推醫學研究。(圖/中山大學提供)


【亞太新聞網/記者陳芝蓮/高雄報導】

國立中山大學與慈濟大學簽署學術交流暨醫療人才培育合約書,未來將攜手投入醫事、學術研究等最新研發技術,共同培育醫療人才。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強調,學校除於109學年度新設「生技醫藥研究所」、「精準醫學研究所」,亦積極申設籌備「學士後醫學系」;慈濟大學的「無語良師」(大體老師)模擬手術解剖教學為國際知名特色,未來雙方將結合科學、慈善與教育,合開跨校數位選距醫學課程、推動跨校實習、輔系及雙主修,培育國際醫學科學家與偏鄉醫療服務人才。

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顯示,2017年每平方公里執業醫事人員,全國平均為8.28位,台北區有42.89位,高屏澎東區卻僅有4.93位,南北醫學教育資源與醫療資源嚴重失衡。截至2016年底,高屏澎東及偏鄉離島地區等大高雄生活圈每萬人五大科(內科、外科、兒科、婦產科及急診科)平均醫療人力,均明顯低於全國平均值,以內科醫師為例,平均一年培育出400人,只有276人進入醫療體系,更只有32人至高雄醫療院所服務。

「高屏澎與花東是醫療最脆弱的區域!」鄭英耀校長指出,鑒於醫師人力失衡危機,中山積極申設後醫系,培育公費醫師,盼能在資源最缺乏的地區補足公共醫療人力。慈濟大學「永續發展、照顧弱勢」的辦學理念與中山不謀而合,其在長照、護理、傳染性疾病及阿茲海默症老化的研究論文也很豐富,兩造合作將提升南北跨區域國際醫學研究與實務能量,促推台灣醫療創生。

慈濟大學校長劉怡均表示,藉由雙方簽署合約書,未來將連結南北區域的醫療教學資源,整合學術研發技術,結合相關專業領域,打造全台灣醫療體系;在培育優質醫事人才方面,慈濟大學除基礎醫學外,更可提供臨床實習,如大體模擬手術教學等醫療相關教學資源共享,擴大醫事服務對象和領域,共同開發生醫和醫療科技研究,落實學術與臨床實務接軌,前景可期。

中山大學在基礎生醫與跨領域醫學科技的教學研發表現亮眼,近十年培育高屏澎醫療機構臨床醫事人員取得碩博士學位超過400人;並長期與在地的高雄榮民總醫院、高雄醫學大學、高雄長庚醫院、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民生醫院、大同醫院、小港醫院、凱旋醫院及鳳山市立醫院等合作,主題涵蓋醫藥化學、藥理毒物學、環境醫學、轉譯醫學、新藥開發、醫學工程、音樂治療、醫療器材、醫療管理等領域。

關鍵字:中山大學 慈濟大學 醫學研究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