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又嘉/臺北報導
 

臺灣第一個訴求讓農業生產與野生動物共存共榮的「田裡有腳印市集」,今(6)日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熱鬧開市!廣邀來自全臺各地參與「綠色保育」的小農展售綠保標章農產品,並邀請消費者光臨市集,藉由買米、買菜、買茶作保育,希望讓消費者了解農田裡除了人類,如果也能有其他生物的足跡,才是健康的農田生態,並期望喚起大眾以行動支持綠保,以購買力量引導更多農友改採友善農法,創造綠色消費新風潮。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博物館為自然史博物館,長期致力於推動環境教育,今日於該館南門園區舉辦「『田裡有腳印市集』暨綠色保育成果發表會」,邀請通過綠保標章認證的小農展售友善農產品,並頒發綠保證書予參與計畫維護野生動物棲地的農友們;另也在今、明兩日於南門園區小白宮舉辦「綠色保育成果發表會」,安排成果展示、表演、食蔬品嚐、座談及解說導覽等多元形式,向社會大眾推廣綠色保育農業生產的理念,讓消費者與綠保農友面對面交流,期望開創臺灣永續農業發展的新願景。
 


臺博館陳濟民館長表示,為了協助讓更多消費者認識「綠色保育」農產品,進而願意購買,讓綠保農友的友善耕作行為獲得鼓勵,也讓自然生態進而獲益,從12月6日起,將規劃綠保市集為常態性活動,每逢周六於南門園區舉行,邀請綠保農友及使用友善耕作法的農友展售農產品,讓消費者直接與農友對話,以傳達友善環境農耕法與保育珍稀野生動物的核心概念,了解綠保產業的好處與必要性。

 

「綠色保育標章」是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合作設置,用意在鼓勵田區有珍稀生物棲息的農友,採取不用化學農藥、肥料以及相關積極性的友善措施,以維護珍稀生物的生態與棲地,生產過程經由慈心的監督驗證後,農產品便可獲得「綠色保育標章」。綠保標章代表該農業生產區存有保育類動物,其農作過程需順應自然,禁止使用任何有害的耕作方式,讓農作物與自然生態共存共生,以確保綠保農產品的安全健康,更連結農友們保育生態及愛護環境的永續理念。
 


慈心基金會表示,「綠色保育」農產品訴求農業生產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的理念,希望經由「田裡有腳印市集」向消費者推介「綠色保育」農產品及其生產理念,讓民眾能感受綠保農友樸實外表下的自然關懷,透過農產品展售、消費者與農友直接對話、影片播放及體驗活動等,探討農地、農產品、農友、農耕模式、生態保育、消費者彼此相依的重要性,進而讓消費者願意選擇友善環境的生活方式。

 

臺博館南門園區位於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園區每日上午6時起開放至下午10時止,展示館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每週一休館,全票20元、半票10元。民眾如欲查詢活動詳情,可上臺博館官網http://www.ntm.gov.tw/,或活動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footprints.market查詢。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