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翊豪醫師呼籲,發現家中小孩感冒時合併哭鬧、抓耳朵、聽力變差等行為,務必盡早至耳鼻喉科就醫,把握治療時機。 (圖/新竹馬偕醫院提供)


記者蔣彤雲/新竹報導

一位五歲小妹妹幾個月來經常反覆黃鼻涕及咳嗽,近期甚至出現發燒以及耳朵痛的情形,爸媽帶至小兒科診所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抗生素治療後黃鼻涕及發燒問題雖有改善,但是聽力變差,趕緊轉至新竹馬偕醫院耳鼻喉科做後續治療,耳鼻喉科李翊豪醫師發現妹妹雙側耳朵有中耳積液的現象,安排聽力檢查,出現傳導性聽力障礙,經過了三個月密集的治療及追蹤,中耳積液仍無法緩解,與家長溝通後,接受「雙耳中耳通氣管植入手術」,術後妹妹的聽力大幅改善

這位小妹妹因為長期反覆黃鼻涕及咳嗽,發燒及耳朵痛,爸媽帶至小兒科診所治療,經過一段時間的抗生素治療後黃鼻涕及發燒問題雖有改善,但是聽力變差,常常叫了沒有反應甚至電視要開很大聲才聽得見,家長趕緊帶她轉至新竹馬偕耳鼻喉科後續治療,門診檢查中,耳鼻喉科李翊豪醫師發現妹妹的雙側耳朵有中耳積液的現象,安排聽力檢查,出現傳導性聽力障礙,經過了三個月密集的治療及追蹤,中耳積液仍無法緩解,與家長溝通後,建議妹妹接受「雙耳中耳通氣管植入手術」,術後妹妹的聽力大幅改善,媽媽叫了也會回應。

李翊豪醫師表示,中耳炎是小朋友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通常是感冒引起的併發症,小兒常見有急性中耳炎、積液中耳炎二種,由於兒童耳咽管的結構尚未成熟,相較於成人來說較短、且走向較水平,一旦孩子感冒或是長期過敏,在鼻子裡的病原體及黏液(如鼻竇炎)更容易經由耳咽管進入中耳腔,導致中耳腔的發炎。因此家長如果發現小朋友感冒時合併哭鬧、抓耳朵、聽力變差等行為,務必提高警覺。

李翊豪醫師說明,急性中耳炎是指中耳腔有急性的發炎狀態,通常與感冒相關,感冒後喉嚨或鼻竇裡的細菌同時也讓耳咽管發炎、功能受損,進而引起中耳腔蓄膿、耳朵疼痛、耳朵悶塞、聽不清楚、發燒、全身倦怠等症狀,急性期時醫師會依病患的年紀以及臨床症狀決定是否使用抗生素,急性中耳炎經過妥善治療大約可在7~10天緩解,而積液性中耳炎簡單來說就是中耳腔內積水,多半發生於急性中耳炎感染之後。

李翊豪醫師解釋,通常因中耳積水並不會疼痛或發燒,但常常會有聽力變差或是學習專注力降低的情形,故家長們必須從日常生活作息去留意觀察。此外,若經醫師診斷有積液性中耳炎,建議密切追蹤積液是否緩解,以免影響兒童學習以及語言發展的進度,臨床上常以三個月為界定,若持續積水超過3個月或出現聽損現象、語言發展遲緩,為了保護孩子的聽力不受損,醫生就會建議小朋友在全身麻醉下進行中耳通氣管植入手術,甚至在特定情況下(例如常常反覆性鼻竇炎、長期鼻阻塞、四歲以上病患等),可能需要加做腺樣體切除手術。若病患時常反覆發作中耳炎達半年三次或是一年四次,亦可以考慮加做中耳通氣管植入手術,以避免中耳炎的復發


中耳通氣管手術為耳鼻喉科醫師常見且熟悉度高的手術,雙耳植入手術含麻醉時間通常可以在一小時內完成,手術方式是將中耳通氣管裝在耳膜上之後,中耳內外的氣壓達到平衡,中耳腔內的負壓消失,進一步減少中耳再次積水的風險。術後需要定期追蹤,以確保通氣管沒有因阻塞而造成功能喪失。中耳通氣管放置後通常會在一年後自然脫落,耳膜也會自己癒合,但若通氣管超過預期時間都沒有自行掉落,則需依病患臨床症狀評估是否仍需要使用通氣管,來決定安排後續手術移除或是置換新的通氣管。

隨著醫學的進步,許多的聽力障礙是可以治療的。李翊豪醫師提醒家長,聽力對小朋友的語言學習發展相當重要,如果家中寶貝有反覆急性中耳炎或是積液性中耳炎的狀況,應該及早至耳鼻喉科門診就診並追蹤,以免錯失治療良機。

關鍵字:新竹馬偕醫院 李翊豪醫師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