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未被控制的發炎,會促使冠狀動脈心臟疾病這種嚴重併發症的發生。(圖/記者鄭順彬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鄭順彬/台南報導】

冠狀動脈心臟疾病一直以來都名列台灣十大死因前矛,疾病來得無聲無息,卻經常導致死亡的嚴重後果,是個隱形殺手,對國人身體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脅;而近年來對動脈粥狀硬化的致病機轉研究發現,發炎的免疫反應在促使動脈硬化的進化與生成,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冠狀動脈心臟疾病一直以來都名列台灣十大死因前矛。(圖/記者鄭順彬攝)

根據成大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近期使用健保資料的大數據分析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性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硬皮症、皮肌炎、多發性肌炎等全身自體免疫疾病,全部都會增加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危險。部分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 Rheumatology。


▲53歲的陳女士平時作息規律,不抽菸也不喝酒,也沒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的病史,但她是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圖/記者鄭順彬攝)

成大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翁孟玉醫師表示,一位53歲的陳女士平時作息規律,不抽菸也不喝酒,也沒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的病史,但她是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平時吃藥常常擔心會有藥袋外面寫著的各種的副作用,吃藥經常挑三揀四,所以類風濕性關節炎一直處於發炎的狀態,控制得並不理想。

翁孟玉醫師指出,研究卻又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發生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原因,並無法用年齡、性別、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傳統危險因子來解釋,這結果表示長期發炎的疾病,本身就是一個造成心臟冠狀動脈阻塞的危險因子。

翁孟玉醫師表示,綜合陳女士的經歷及研究的結果可以知道,長期未被控制的發炎,會促使冠狀動脈心臟疾病這種嚴重併發症的發生,所以,近年來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目標已經明確擺在"達標治療"上,達標的原則就是4個一 : 把疾病控制治療到只有一個關節腫、一個關節痛、疼痛指數剩下一、發炎指數也剩下一,也就是把類風濕性關節炎控制到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如此不僅能恢復日常功能,生活品質明顯提高,並能避免早發的冠狀動脈心臟疾病,一舉數得。她提醒患有相關疾病的朋友一定要配合醫師好好控制,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關鍵字:類風濕性關節炎 冠狀動脈 心臟病 危險 成大醫院 翁孟玉醫師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