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地方創生藝術家與屏科大師生運用客庄元素融入社區據點。(右1)地方創生藝術家何武潮根與屏科大社工系師生(左1-6)。(圖/記者黃星瑜)


【亞太新聞網/記者黃星瑜/屏東報導】

為照顧客庄銀髮族,落實蔡英文總統客家政策,屏東縣客務處核定之屏東縣內埔鄉燈籠花社區營造協會(伯公照護站關懷據點)以和興村社區之創生文化為核心,正積極為該伯公照護站注入客家文化與客家元素,今(10)日結合屏東科技大學師生與地方創生藝術家,共同為客庄伯公照護站,營造文化創生之首航,藉由營造協會與該校師生,從社區記憶的DNA共同盤點出和興社區文化特色與價值,行銷在地文化、商業、教育、宗教活動,活絡社區人文活動,讓所有客庄鄉親及照護站長輩擁有健康快樂的愉悅生活。


▲理事長曾德富表示,期盼藉由藝術家與屏科大師生巧思創意共同營造客庄元素亮點。(圖/黃星瑜)

該燈籠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曾德富表示,本關懷據點(伯公照護站)因獲本縣客務處執行客委會伯公照護站文化佈置經費,才有部分財源投入社區懷據點的門面改造,社區據點需要的是宣傳手法,而如何做?才能有效的盤點出差異化的社區特色,找出燈籠花社區專屬的風格,期盼藉由藝術家與屏科大師生的巧思創意,為和興社區及本協會之關懷據點營造出新的亮點。


▲屏科大師生與協會張停興執行長、社工共同帶領活動營造出伯公照護站核心價值。(圖/黃星瑜)

屏東科技大學社工系副教授曾儀芬老師表示,運用課堂所學,讓學生走入社區,用見學體驗,找出常民生活文化,以實際與關懷據點及據點社工督導、長輩共同參與活動,瞭解在地居民對客庄文化實際感受,並由學生到聚落踏查、盤點社區資源與歸納方法的運用在燈籠花社區,協助行銷社區,讓社區永續發展,也是本學期社工實務工作核心課題,也感謝關懷據點給予學生學習機會。


▲來義高中顏漢平教官提供伯公照護站另一個客庄創意元素。(圖/黃星瑜)

而該協會也邀請在校園深受學子喜愛的來義高中顏漢平教官,來社區據點擔任伯公照護站長期志工,與長輩互動。顏教官表示,目前年輕學子大部分與家裡祖父母互動較少,故成立該校瑪莎嚕志工團到偏鄉社區透過演唱與祖父母互動,從校園走入社區,也是結合伯公照護站的精神,讓長輩在社區有個心靈抒發的窗口,從人文活動載入客庄創意元素,來翻轉客庄社區。


▲地方創生藝術家何武朝根老師為據點創造視覺識別的客家文化圖騰。(圖/黃星瑜)

甫自學校退休,現從事藝術創作的何武朝根老師,得知該協會正為社區文化創生的努力的同時,也欣然答應曾理事長的邀請,協助佈置據點門面,運用部分該協會枯木重新整理、雕刻,賦予木頭新生命,裝飾據點磚牆,期待今年底能為客委會在該據點的文化佈置,從文化環境的DNA融入在地客家文化元素,創造視覺識別的客家文化圖騰。


▲在地客家藝術家李美貞(右2)設計伯公照護站專屬文化圖騰。(圖/黃星瑜)

在內埔客庄社區從事藝術、繪畫、書法創作頗負盛名,同時也在該據點擔任長期志工服務的李美貞老師,她表示,伯公照護站專屬文化圖騰識別度要能反映社區常民生活,故從客家人早期斗笠、庄內燈籠花、油桐花、農作衣布都是常見又有親切,文化粘著度高,故為設計理念的核心,期盼為社區營造不一樣的亮點。


▲清朝時代下樹山渡船頭。(圖/黃崇能提供)

內埔鄉和興村長林清雲指出,和興村面積3.5198平方公里,人口3199人,然在地老化嚴重,年輕人大多往外地就學、就業,也希望透過人、文、地、產、景等行銷社區讓地方創生,該協會之據點黃崇能社工表示,藉由記憶的DNA,從林清雲村長祖父輩對在地歷史回溯,盤點出當時為和興(牛埔)村在清朝時代,下樹山為東港溪最後一站渡船頭,閩客先民由此溪而上, 載運者先民早期經濟象徵;而老屋、老樹、古河道,也形成文化景觀,相當值得探究,也感謝客委會給予經費活絡社區文化觀光資源的盤點,未來有機會能為社區產生觀光效益與客庄社區地方創生的永續典範。

關鍵字:伯公照護站 燈籠花社區營造協會 客庄DNA 地方創生 社區典範 屏東科技大學 曾儀芬 林清雲 曾德富 顏漢平 張停興 何武朝根 李美貞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