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口腔癌重點為戒菸、酒、檳以及定期口腔篩檢-郭綜合醫院耳鼻喉科許恆睿醫師。(圖/記者吳玉惠翻攝)


【亞太新聞網/記者吳玉惠/台南報導】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發表的專論,公佈「檳榔子本身即是第一類致癌物」,就算是單吃不加任何添加物(白灰、紅灰、荖花…等)也會致癌。

檳榔子本身的粗纖維長期摩擦口腔內造成黏膜傷害,且含有檳榔鹼、檳榔素及多酚類等成份,檳榔鹼、檳榔素在口腔中的硝化反應可誘導實驗動物產生腫瘤;多酚類成份除了抑制膠原蛋白造成硬化外,在嚼食過程中所釋放的活性氧及含氧自由基會造成細胞傷害、突變甚至細胞的死亡,如果添加了荖花會導致口腔發炎,而紅灰、白灰等則會加重口腔黏膜的表皮細胞被破壞。

口腔癌為男性107年十大癌症死因第四名,也是「最短命癌症」,意即患者平均生命年數損失了16.3年(少活了16.3年),為各癌症平均生命年數損失中的第1名。根據106年國民健康署歷年十大癌症死亡率趨勢圖中,口腔癌標準化死亡率在近十年來呈現上升趨勢,而約9成口腔癌患者都有嚼食檳榔的習慣,只吃檳榔者比沒有吃檳榔者罹癌機率高28倍,若是同時有抽菸、喝酒、吃檳榔三項不良嗜好,罹癌機率則高出一般人123倍。

預防口腔癌重點為戒菸、酒、檳以及定期口腔篩檢,國健署目前補助30歲以上有嚼檳包含已戒者、現有抽菸者以及18歲以上有嚼檳榔包含已戒之原住民,每2年1次至牙科、耳鼻喉科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做口腔黏膜檢查,以期提早介入治療,進而降低癌症的發生和死亡。

郭綜合醫院耳鼻喉科許恆睿醫師指出,檳榔誘發的癌症前期病變中,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常見於頰黏膜,其中有部分患者的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病變,會轉變成口腔癌。口腔黏膜白斑症,常見於頰黏膜、舌、牙齦、口底及唇角。其中亦有一部分患者的白斑症會轉變成口腔癌。

許恆睿醫師並指出,口腔癌信號包括:1.口腔內的潰瘍超過一星期,仍無法癒合,摸起來又硬時要注意,超過兩星期要就醫。2.發現口腔內部有白色或紅色脫屑的斑塊。3.不明原因的口腔內流血且反覆發生。4.口腔附近出現麻木或疼痛的感覺。口腔癌初期不痛不癢,因此,許恆睿醫師提醒,要留意口腔癌的信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關鍵字:郭綜合醫院 檳榔子 第一類致癌物 口腔癌 預防口腔 戒菸 喝酒 吃檳榔 定期口腔篩檢 郭綜合醫院耳鼻喉科 許恆睿醫師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 IARC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