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坐石硯藝術大展」即日起至7月30日在彰化縣立美術館展出,歡迎前來感受董家三代攜手為螺溪石硯工藝開啟新局的石硯藝術大展。(圖╱記者孔亮云翻攝)


記者孔亮云╱彰化報導

百年傳承,石硯工藝精粹,就在彰化!彰化縣文化局即日起至7月30日,在縣美館展出「董坐石硯藝術大展」,歡迎藝術同好前來感受藝術家董坐延續傳統、追求創新的螺溪石硯工藝美學。


▲董坐大師為文化局長張雀芬導覽作品。(圖╱記者孔亮云攝)
   
董坐,1953年出生於彰化縣二水鄉,父親為石硯雕刻家董壬申,自幼耳濡目染,15歲便向父親學習石硯雕刻。現今以「董坐石硯藝術館」之名,在二水陳設實用型硯台、藝術創作與擺設,以多元化經營供大眾參訪教學與選購。2007年由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授證為臺灣工藝之家,2015年獲彰化縣政府登錄為傳統工藝螺溪石硯雕保存者。
   

▲這次展出董坐歷年精選石硯創作共85件,其中有90%是首次發表,有傳統吉祥物系列、懷舊新創作系列及田園系列等。(圖╱記者孔亮云攝)

濁水溪在二水舊稱螺溪,颱風巨石沖刷而下,是入溪撿石的好時機。螺溪硯石因石質特殊、密度高、質地晶瑩細潤,擁有發墨快、不傷毛筆的特性,成為書畫家愛用的硯台材料,更有黑玉之美稱。台灣唯一有兩百多年歷史的螺溪石硯,就在二水;而螺溪石硯的翹楚人物,就是董坐老師。董家三代百年傳承,董坐名號幾乎就等於螺溪石硯的代名詞。


▲歡迎藝術同好前來感受藝術家董坐延續傳統、追求創新的螺溪石硯工藝美學。(圖╱記者孔亮云攝)
   
螺溪石硯的製作工序繁複費時,從螺溪石的選材裁切,進行加工設計,接著開墨堂、挖鑿墨海(又稱硯池),並於硯台作品進行雕刻裝飾,增加藝術美感。經過油石、砂紙研磨過後,用水清洗,確認硯臺研磨的工作是否確實,最後一道工序則是上蠟。董坐老師分享創作過程中最困難的是螺溪石取材不易,因石頭經大水沖刷,在碰撞中容易有裂痕,所以要尋找一顆好石材實屬不易。
   
文化局張雀芬局長表示,董坐老師承襲父親董壬申對硯雕的堅持不懈,延續傳統並追求創新,即便硯台雕刻耗費耐心體力,仍秉持文化傳承重責,傳至第三代嘉靖、家豪,這次展出董坐歷年精選石硯創作共85件,其中有90%是首次發表,有傳統吉祥物系列、懷舊新創作系列及田園系列,歡迎您一同前來感受董家三代攜手為螺溪石硯工藝開啟新局的石硯藝術大展!

關鍵字:石硯 藝術 創作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