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樓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高聖勛醫師。(圖/記者吳玉惠)


【亞太新聞網/記者吳玉惠/台南報導】

台灣地區,大腸癌發生、死亡人數,每年呈快速增加的趨勢,位居所有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的第2位及第3位,每年約有1萬多人得到大腸癌,並有超過5千人因大腸癌死亡。

新樓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高聖勛醫師提出,根據統計,早期的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若是第四期也就是轉移性大腸癌它的5年存活率則未達2成,雖然國民健康署有推出四大癌症篩檢,但還是有很多病人在診斷時,就已經是第四期的癌症了。四期的大腸直腸癌跟前三期的癌症相比較,有轉移到身體其他地方的腫瘤,此時四期大腸直腸癌手術治療可能有兩種角色,一種是解決局部腫瘤阻塞;另一種是轉移及局部腫瘤都可切除乾淨的前提下進行根除性手術,因此,四期的手術角色並沒有來的特別突出,四期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主要以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為主。

近年來免疫治療慢慢興起,大腸癌也有免疫治療的空間,如果腫瘤分析驗出「微小衛星體不穩定性高」(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high,MSI-high,MSI-H)的狀態,又或DNA錯誤配對修復機制有缺陷(DNAmismatchrepair–deficient, dMMR)的基因問題,這類型的病人對於免疫治療的反應比起傳統的化療加上標靶治療來的好,且免疫治療的副作用及其帶來生活品質上的影響也比較少。雖然這個族群(dMMR/MSI-H)的病人在大腸直腸癌的比例算是少數,但搭配使用基因檢測,可以挖掘對於免疫治療有效果的基因突變,或是找到比較罕見但有對應標靶用藥的基因問題。

目前國外研究資料顯示,在基因檢測上,病人如果有POLE/POLD1(此兩者為Polymerase genes, 聚合酶基因)的基因突變,就可以在第一線使用免疫治療;如果病人有罕見的基因變異(NTRK gene fusion, REPgenefusion, BRAF, HER2)就會考慮在第二線上使用對應的標靶藥物治療。

高聖勛醫師最後再次強調: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日新月異,病人有權利了解現行且有實證資料的治療方式;台南新樓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在唐修治副院長領軍之下,致力於四期腸癌的多線治療,在注重生活品質的前提下,維繫病人癌症上的控制,期待透過基因檢測,加上更先進更良好的治療規劃,帶給晚期大腸直腸癌患者更多的福音。

關鍵字:基因檢測 高聖勛醫師 新樓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高聖勛醫師 免疫治療 聚合酶 大腸直腸癌 台南新樓醫院大腸直腸外科 唐修治副院長 四期腸癌的多線治療 標靶藥物治療 四期大腸直腸癌 基因檢測及免疫治療 大腸癌 新樓醫院 化學治療 標靶治療 微小衛星體不穩定性高 DNA錯誤配對修復機制有缺陷  

分享: 分享至 LINE 分享至 Facebook 分享至 Twitter 分享至 Google+